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8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王授予城市的特许状中规定:任何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主人的追捕;新来者虽然必须经全体市民一致同意才能留在城市,但只要无人对那一年零一天提出非议,就可算是一致同意了。此后除了国王以外的任何人对他都不再有领主权,即他成为了自由人。

——摘编自【美】泰格《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材料二   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使市民们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三   城市自治运动比任何后来的革命更为重要,甚至也比文艺复兴运动和印刷术的发明和罗盘针的发现,或比十九世纪的革命和由此而产生的所有产业上的革命更为重要……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获取的权利。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历史作用。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3年,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颁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称冷战结束后,文明之间的斗争将取代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冲突。1996年,他直言“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战争的地区冲突”。亨廷顿强调,西方文明将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文明冲突论”一经提出,就伴随着争议和批评。总的来说,学界对他的批评主要是认为他夸大了文明间对立,过分强调文明间冲突的一面。

——摘编自张旭鹏《“文明冲突论”逃蔽了冲突的本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评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7日内更新 | 9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1965年9月,美国总统约翰逊表示,“要使科学研究、知识信息应用于我们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交通运输、保护水质,控制噪音、减少污染,人体健康等问题,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采取措施,拓展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美国(       
A.关注环保事业发展B.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社会矛盾得到化解D.注重科技服务社会需要
7日内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柏林会议后,得到政府或非政府力量授意的西欧商人、探险家、传教士等纷纷进入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去获取协议,只要有协议,无论非洲人接不接受,这些力量均可以去践行其在非洲的牟利行动。材料意在说明,柏林会议(       
A.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B.加速了欧洲殖民非洲的进程
C.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冲突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7日内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金砖国家”指的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国家,最早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2010年,南非加入了“金砖国家”;至2022年,金砖五国的总GDP已经占全球约26%。此外,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也即将加入“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演变(     
A.表明发展中国家掌握全球化主动权B.折射出国际新秩序的逐渐完善
C.反映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日益深化D.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材料三 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的原因。
(2)“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二中提到的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针对“贡税”的改革措施,并对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措施予以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在台湾府治(今台南市)筹办了台湾的第一所书院——西定坊书院,并规定“不许别创书院”。次年,随着台湾府正式设立,“不许别创书院”的禁令逐渐放宽,台湾的书院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仅在康熙年间便有12所。由此可以推知(     
A.书院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B.文教兴盛益于政治稳定
C.儒学传统在台湾根基深厚D.清朝文化政策走向封闭
7日内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04年1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称:现在世界上大约有3000种少数民族语言,然而,每隔一个月,丧钟就要为其中的一种鸣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B.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D.落后国家急需文化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一书中评价了锁国政策: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有效的政策。1633年日本颁布“锁国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向外国。……外国船来到,应立即呈报”。据此可知,日本锁国政策(       
A.意在防止美国武力叩关B.维护了天皇专制统治
C.旨在保持原有社会秩序D.改变了日本政治中心
10 . 1600年,由于荷兰人在香料贸易上的垄断,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翻倍。这直接迫使伊丽莎白女王首肯成立特许贸易公司-伦敦官商东印度贸易公司,并颁布特许状,授予其自好望角以东直至麦哲伦海峡的整个东方地区贸易专营权,为期15年。由此可知,当时(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B.国际贸易中心逐渐转移
C.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