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出台了臭名昭著的《斯移特—霍利关税法》,将总体税率从之前的约15%提升到近20%,最高关税比率接近60%,成为历史上最高关税。这一举措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报复性提税,各国货币竞相贬值,进口管制加强,贸易战日益激烈。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美国又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关税法》,宣布美国可以单方面确认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是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的,并由此开展贸易报复,这就是著名的"301条款"。

——摘编自陈人江《关于世界贸易史的几个事实》

材料二   1979年中美建交后,贸易关系有了很大改善。1981-1983年中美贸易出现波折,主要原因是美国继续对台军售。上个世纪90年代后,美国当局又把中美相互给予的最惠国待遇与所谓中国"人权问题"挂钩。中国入世以后,中美贸易摩擦频次增多。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商品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有巨大的需求,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产品日益依赖,双方的经贸交往互补性很强。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美国来说并非至关重要。19851991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4.28亿美元增加到127亿美元,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其全部对外贸易逆差的47%。特朗普就任后,把中国作为践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焦点国家,发动了史上国家间最大规模的双边"贸易战",为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摘编自卢荣忠、孙忠《中美贸易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并分析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造成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该如何应对当下的中美贸易战。
2021-06-2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从全国选招的留学幼童,于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后,拟先读中学,再进大学。为避同学嘲弄,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惹怒了“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正监督吴嘉善和驻美公使陈兰彬,他们认为学生离经叛道,不读儒书,目无师长,沾染恶习,有以夷变夏之险。不顾容闳的反对,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撤回全部幼童,遣送回国,并关押起来,最后不问所学而分配到全国各地。尽管这批归国少年有不少以后成为晚清民初的优秀人才,那并非初衷。

——摘编自屈秩著《留学制度的演变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材料二   教育部系统1951-1965年留苏学生人数示意图


——摘编自周尚文著《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政府撤回留学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均建都北京,出于政治目的,对大运河的管理利用非常重视,专门设置了直属中央的京杭大运河地方管理机构——漕运总督。明代整修通惠河闸坝:扩建改造会通河,并增建船闸至51座;在1528-1567年和1595-1605年,自今山东济宁南阳镇以南的南四湖东相继开河440里,使原泗水运河路线改道为韩庄运河线。清朝于1681-1688年在黄河东侧开中河、皂河近200里,北接韩庄运河,南接今里运河,从而使运河路线完全与黄河河道分开。明清两代规定运河漕的载重量为4000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大运河全线南北断航,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曾几度倡议治理运河,但均未付诸实施。

材料二   新中国于1953年和1957年兴建江阴船闸和杨柳青、宿迁千吨级船闸,开始了对古老的大运河的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01959年以后,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扩建了滁州至长江段400余公里的运河河段,使运河单向年通过能力达到近8000万吨,并扩大了沿岸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确保里下河地区l500万亩农田和800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以上材料均摘自泗县志《大运河历史变迁流经泗县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在明清和近代发挥不同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大运河改造的特点和意义。
2021-07-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印度人强调因果,原因加上行动就是结果,果是因在另一个时间的体现。印度人产生了四大皆空的思想。梵语语法上说,一切名词都来自动作,那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究其根本不过是一些动作或状态的结果罢了。这体现了
A.印度人的思想深受宗教的影响B.印度的政治生活运行模式
C.佛教的产生来自对印度教的反思D.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布尔什维克党在急于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影响下的冒进政策。由于政府实行粮食垄断进而实行余粮收集制,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基本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1921年春,忍饥挨饿和生活无着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1921228日,素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彼得格勒喀琅施塔得军港发生了1.5万名水兵参加的暴乱,他们的口号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归布尔什维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19213月俄共(布)十大后,苏维埃政府在农业、工业、流通和分配等领域陆续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史称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他们从国情出发,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即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1年列宁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探索和实践新经济政策产生的国际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强调: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就不能解决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他还认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他指出: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材料二     1956年,合作社制度刚刚在农村普及,四川省江津县和浙江省永嘉县就开始试行包产到户。……由于当时还不具备这一务实的思想生存的客观条件,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央和地方一大批干部因此被带上变相单干”“复辟资本主义等政治帽子,受到错误处理。……198084月,邓小平明确同意姚依林从减轻国家负担的角度支持落后地区农民包产到户、发展生产。到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对这一过程,邓小平回忆说: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

——摘编自《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
2021-05-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的西欧,封建制度正趋于瓦解,资本主义因素在一些国家中开始发展,拥有黄金的多寡成了衡量国家和个人权益与地位的重要标志,而《马可·波罗纪行》对东方富庶程度的夸张性描写,推动着西欧人的寻金狂热。……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另一方面,西欧开始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建立殖民帝国,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相继成为殖民大国。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拉丁美洲地区1500~1800年人口变化图。(单位:万人)


——摘编自万素珍、王留栓《拉丁美洲地区的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800年拉丁美洲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
2021-07-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拜占庭帝国作为历史上重要的贸易中心,文化中心与宗教中心之一,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事实,与拜占庭帝国无关的是
A.天主教会在帝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B.《法理概要》区分了市民法与万民法
C.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连年征服战争是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2021-05-08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1912,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转入周南女校。在这里,认识了蔡畅、蔡和森和毛泽东。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警予,寓意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1916,毕业后向警予回乡创办了男女兼收的新型学校溆浦女校,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重视新思想传播,尊重学生个性。1919年秋,向警予应蔡畅之约,去长沙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同时加入新民学会。留法期间,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积极参与建党工作。1922年初回国后,她认为在帝国主义、军阀高压之下,全体人民变成了奴隶,没有女权存在的余地,也就无女子教育的发展。她积极号、支持女学生投身于政治运动之中。空言无补,莫若实行”,她积极投身于发展女子教育的实践和妇女运动中。

——摘编自李国忠《警予女子教育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向警予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贡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战争起源而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是因人类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激化的“现代性”矛盾所致。源自西欧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表现为两股并行的历史潮流:一是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二是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两种历史运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与张力。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即表达了这种结构性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主要参战国都基于扩大帝国权力以支配世界体系而展开争夺,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权利益的追逐,双方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同样,作为一战结果的“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解决上述结构性矛盾,反而因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权力和资源转移进一步深化了民族主义的矛盾,这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余伟民《反法西斯联盟与人类整体利益——再论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二战是一战延续的理由。
2021-06-01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