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改进了39种工具,创造了3年完成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月均达到99%以上的优异成绩。这体现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C.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D.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
2023-12-20更新 | 2202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的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说明(     
A.土地兼并日渐普遍B.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地主阶级掌握政权D.变法改革成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023-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72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文献记载:汉初“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这表明汉初(     
A.已埋下王国叛乱的隐患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完全继承秦朝政治制度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2023-12-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
2023-12-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

——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内华夏、外夷狄”的陈腐观念,传统“尊夏贱夷”,“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三

时间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
1984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时期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民族政策进步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
手工业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
商业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3-11-11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     
A.缓和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
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礼俗传统的影响和规制下,徽州宗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息讼思想。针对当地常见的土地归属类、户婚财产类以及墓地侵占类等纠纷矛盾,徽州宗族秉承息讼观念,主张一方面通过家规、宗规等民间规约来约束宗族成员的行为活动,形塑其礼让精神,使其行为能够符合礼俗传统,藉此预防纠纷矛盾的发生;另一方面则强调在宗族内部成员之间或宗族与宗族之间出现争执时,矛盾双方应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根据当地的习惯法来化解彼此之间的问题。

——摘编自郭敬东《明清徽州乡村息讼观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材料二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对外交流不便,民众长期生活在宗族社会,接受宗族的教化,如“绩邑士人,除应试外,足不出里。农工、妇女亦终岁家居,不知乡里外有何世界”。徽州宗族对民众的教化和“忠臣顺民”思想的灌输,是晚清之前宗族能够有效控制民众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随着一些学生出外学习和报纸的传入,外部新的思想和观念传入到了徽州地区,徼州民众在思想和观念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近今新学发明,士人亦幡然有远志,负书担囊,肩背相望。抑闻有东渡大和,西赴欧美以博求新智识者。”

——摘编自王灿《论晚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民众控制力的变化》

材料三   宗族观念有其正向功能,维持家庭和睦与家族和谐,是稳定基层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但从阶级斗争角度看,宗族观念本质上是狭隘的、封建落后的,掩盖了宗族内的尊卑等级,更掩盖了阶级的身份。宗族观念引发的宗族械斗,导致农民之间内耗而削弱农民阶级的团结。中共追求劳苦大众的解放,必须克服底层人民这种互相伤害的狭隘性。开展土地革命的前提是唤醒广大农民的阶级意识,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宗族经济基础及组织权力的改造能直接看到成果,而存于人内心深处的宗族观念改造效果却难以衡量。

——摘编自郭为桂、钱珠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党对地方宗族势力的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息讼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徽州宗族对民众控制力减强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宗族观念的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9年3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成立驮运管理所,专门负责战时西南地区的驿运。在管理所下专门设置川黔驿运管理分处,在四川驿运线路的选择、延伸,驿运车辆的添置、更新,驿运点的连接与其他运输工具的联运以及驿运人员的组织、牲畜的调配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驮运管理所的设置(       
A.表明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完备B.预示着敌后战场即将成为抗日主战场
C.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提供物质保障D.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23-11-01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