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欧城市特许状作为将城市市民们所享有的事实上的自由状态转化为法律上的自由权的法律文件,使城市市民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被称为“封建权利的转让书”“人民权利的保护神”。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的颁布(       
A.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B.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C.强化了教廷在经济领域的权威D.利于打破封建政治制度的枷锁
2 . 下表可以用来佐证民国初年(     
北洋政府袁世凯统治时期注册公司发展表
起讫时间

月数

按何规版注册

注册公司数

平均每月数

1912.4—1913.5

14

(清)公司注册章程

20

1.4

1913.6—1914.8

15

(民国)公司注册暂行章程

85

5.7

1914.9—1915.12

16

(民国)公司注册规则

121

7.6

A.经济法规颁行导致近代经济结构的变革
B.西方文明传入促使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C.北洋政府重视维护民族经济发展的秩序
D.实业救国思潮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转变
2024-03-08更新 | 19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16~1846年,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从43%增至68%,60年代达到97.5%。1828~1836年德累斯顿、卡塞尔、汉诺威和达姆施塔特成立了技术训练机构。1821年柏林技术学院成立,1842年把学制由两年延长为三年;开设算术、几何、数学、化学和矿物学等学科。这反映出德国(       
A.强调初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B.工人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C.教育发展迎合了工业革命需要D.国家统一加速了教育转型
4 . 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要求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以及向印度人介绍科学知识。同时,总督们大力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竭力将英国式“文明福音”带给南亚次大陆。英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A.推动印度民族文化复兴B.促进亚洲经济转型
C.助力英国殖民体系构建D.加速印度科技进步
5 . 1967年欧共体成立的时候,英国政界的主导态度是(     
A.为了实现英国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在欧洲市场的自由交流,应该积极加入欧共体
B.要借助现有的法德矛盾,推行大陆均势政策,维护欧洲自身霸主地位,不应该加入欧共体
C.欧共体的成立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体,英国不加入将会被边缘化
D.英国拥有英联邦国家的广阔市场,加入欧共体将失去对这个广阔市场的独享权
2024-03-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二战中德国的欧洲盟国包括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西班牙等国
B.柏林墙的修建不仅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二战后欧洲分裂的象征
C.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D.德国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是造成当前欧洲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原因
2024-03-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特点,各种文明共存和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回答小题。

1.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他们都(     
A.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D.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2.关于欧共体与欧佩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B.都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经济和持续发展而建立的
D.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3.20世纪下半叶某种产业的转移情况如下图所示:日本→韩国、我国台湾、香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这种产业是(     
A.资本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D.服务型结构产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主要有(     
①西方国家普遍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②不同制度国家相互借鉴经济举措
③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④国家间普遍实行了自由贸易
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5.新加坡和韩国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两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是(     
A.制订五年计划,确定经济发展目标B.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D.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应该是(     
①区域经济集团化阻碍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控制区域经济集团化
②两者相辅相成,有排斥因素但主要是相互依存的
③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
④发达国家对全世界进行新一轮的经济扩张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2024-03-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随着大国力量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对国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小题

1.英、法、美争夺国际联盟控制权的斗争结局表明(     
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国B.国际关系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
C.美国不热心欧洲事务D.英法结盟对付美国
2.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     
A.美国重视自身安全B.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
C.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D.美国要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3.现代国际关系中仍然带有冷战时期雅尔塔体系的某些历史特征,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大国意志和强权政治色彩
②是苏美两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世界格局的划分
③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有一定的进步性
④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的结束以及苏美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4.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却又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003年美英绕过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说明(     
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前无能为力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5.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的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6.回顾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以下哪些因素具有这些作用(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经济力量的消长
③军事实力的变化   ④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4-03-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20世纪20年代末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举措,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回答下列小题

1.假如你生活在1929—1933年的纽约,下列哪项最符合当时你的心态(     
A.“粮食歉收导致牛奶面包价格飞涨”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要难得多”
C.“整个西方世界如一潭死水般宁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美国罗斯福新政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实质上是(     
A.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B.提高消费能力以使市场复苏
C.保障农民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价格
2024-03-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而古代中国统治者都会注意调整田制和赋税,救济百姓,抑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代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通“鬻”)于市。

——《礼记·王制》

材料二: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子路》

材料三:(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xiàn,小冰粒),或雹或雨水,冰冱(hù,冻)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防止百姓离散):一曰散利(发放救济物资),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放宽力役),五曰舍禁(取消山泽的禁令),六曰去几(停收关市之税),……十有二曰除盗贼。

——《宋史》(卷六十二)

(1)根据材料一,周代这一规定有什么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主张思想产生的主要背景。
(3)材料三反映的问题,宋代政府是如何应对的?(举出二例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社会保障来说,你认为古代中国政府的举措和孔子的主张能否真正实现?
2024-03-02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