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以下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就业人口比例变化表》。表中数据反映出联邦德国(     
农业工业服务业
1950年23.2%42.2%32.4%
1990年5.1%40.5%54.4%
A.建立工厂制度B.进入电气时代
C.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D.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2 . 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①清末“新政”设立商部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③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国际贸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宋代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瓷、漆器之类的手工业品,反映了宋代在当时世界上手工业的地位。进口品类广泛,据《宋会要》记载即达三百余种……东起日本,西至天竺、大食等四十余国,涉历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皆有宋代货物流通。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印度半岛、波斯湾沿岸、伊朗、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及和西班牙等地,先后都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证明了宋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

—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1)上述材料反映宋代海外贸易具有怎样的特点?

中国出口丝、茶数目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2)依据上表概括中国丝、茶出口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战后世界经济的规划者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美国在新罕布什尔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各与会国承诺削减贸易壁垒,并为战后世界的通货稳定而共同努力。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英等国为解决国际贸易与货币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2018-09-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4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且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华夷往往存在联系。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怀化对方,增进民族情感,平息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2)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材料三   古代并无中华民族的名称,中华民族的提出是在清末,其时西方列强入侵激发起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中华民族观念由此萌芽。

南京临时政府从国家层面认可民族平等,有利于改变历朝历代狭隘的大汉族观与清朝满族独尊的民族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层面将五族共和中华民族确立为中华民国立国的法律依据。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为一体的共识。

——摘编自何一民等《从恢复中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出现的背景和内涵。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概况
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经济总量(亿元)
19523.757.89
197876.7323.78
201790628.884670.9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4)依据材料和所学,就“国家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06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5 . 史料研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材料二 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汴梁皇城东北角的潘楼酒店,“其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野味、螃虐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然后饮食上市。”

(1)阅读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核心内容,说明两则材料在研究宋代经济的不同用途。

(2)观察以上图像资料,说明与古代城市相比,晚清上海城市的新变化。依据所学知分析变化原因。

1951—198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数据一览表

(依据黄光耀《从世界视角看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阅读上表,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单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2017-11-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2017年夏季会考历史试题
6 . 国家治理有赖于法治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对债务的“执行”做了详细规定,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第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拴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摘编自周楠《罗马法原论》


(1)依据材料,概括《十二铜表法》在债务“执行”方面是如何调节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关系的?
序号重大历史事件
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2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3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4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围绕政治制度建设,从上表中任选两件大事,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特别法庭审判之。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治理观念上的进步性。
前来合寨村参观学习的民政干部观看村务公开栏(刘广铭摄)
1980年2月,广西宜州市合寨村农民冲破了当时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僵化体制,率先实行村民自治,揭开了中国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历史序幕。
                                                                                                           ——新华网《探访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
高峰村村长选举投票后,工作人员在统计选票(王颂摄)
1998年11月,河南嵩县车村镇高峰村83户农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定村里的“当家人”。为了参加这次选举,村民们冒着严寒,翻山越岭,有的甚至带着行李、干粮,提前下山,借宿邻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国家博物馆《影像见证四十年》全国摄影大展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2019-04-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