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埃及气候炎热,终年少雨,尼罗河则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自南向北,贯穿其中,在沙漠中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河谷绿洲和入海口三角洲。每当洪水定期退去,农田总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肥沃淤泥,古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快乐之神”,为其编神话、颂诗歌、献祭礼。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继亡灵、半神之后的第一个王族,共有八位国王,其中第一位为提斯的美尼斯,统治了62年。

——摘编自【埃及】曼涅托(活动时间: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埃及史》

材料三   

   注:调色板的浮雕表现了一个头戴上下埃及王冠(正面为红冠,反面为白冠)的王者形象,他率领盟国进行对外战争,视察被斩首的敌人。调色板顶部中央写着这位王者的名字为那尔迈,历史学家推测那尔迈很可能是完成埃及统一的国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史料类别,并分析这些史料共同的价值。
2 . 1925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将翁同龢日记影印出版。影印时,张元济和翁的后人为师讳、为祖讳,把他们认为“不合时宜”的内容隐去。日记出版后,很快被前清遗老遗少发现有删改的痕迹,以致有人怀疑日记的真伪。这反映出
A.日记不具备史料价值B.运用史料要审慎辨析
C.翁同龢生平无法了解D.立场决定史料的真伪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9年,大型史料丛书《民国史料丛刊》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正式出版发行。下表内容是《民国史料丛刊》中收编的部分史料及学者对其价值的推断。

史料内容史料价值
(1)《内政调查统计表》虽然收录得并不完全,但依然有一定的系统性。其中包括1932—1935 年全国以及各省医疗卫生机构、水利行政机关、农村经济的概况和灾害统计、土地变动、各省县管辖面积等数据从某一领域展现了社会发展面貌,对于理解某一领域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有直接的帮助
(2)《地方参政制度》讨论了当时中国的民主政治、地方政府之民主问题、战时地方民意机关应如何设立、地方民意机关问题评议、地方行政与地方参政、地方民意机关的建立、省县参议会的工作等问题
(3)民国知识分子们的热议话题之一——《缩小省区草案》讨论怎样将当时的大省分割成数小省,以缩小行政区划,并确定缩小省区的原则、草案,附有“内地十八省统计简表”“边地十省统计简表”“缩小省区统计简表”“缩小省区属县详表”“缩小省区图”等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可作为当时知识分子思维活动非常活跃的证据

——摘编自孙燕京《史料与史学研究——〈民国史料丛刊〉的价值及其应用》

请仿照事例(1)(3),撰写(2)的史料价值,并据以上三则事例及所学知识,指出丛书《民国史料丛刊》在史料收编上存在的困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边境),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注:秦代,戍边是一种半军事性活动,由百姓轮流完成,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徭役)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朝廷征发徭役,如果你耽搁了,没去,那要罚做两副铠甲。去了,但迟到了三到五天,那要接受一顿臭骂;迟到了六到十天的,罚做一个盾牌;而迟到超过十天的,则罚做一副铠甲。地方政府得到徭役的任务,要立即遣送服役人员到达指定地方。但如果下大雨的话,可以暂停此次徭役征发。”

——湖北省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徭律》(陈正宏译)

材料三   “(睡虎地)秦简中有《徭律》一篇、《戍律》一条,以及与徭、戍有关的律文若干条。”

——高恒《秦律中的徭、戍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2)基于上述材料,某研究者得出“司马迁的记载有违历史事实”的结论。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3)材料一、三分别属于什么史料?其史料价值如何?
2023-12-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清中、河中、北中、惠中、阳中、茂中)2024届高三12月联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山海经》作为上古时期的文献,历代学者对它的看法不一。对此最合理的认识是(     
内容出处
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汉)刘歆《上〈山海经〉表》
将《山海经》归入史部,放在“地理类”之首,把它看作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唐)魏征等人修撰《隋书》
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A.《山海经》因成书年代久远而真伪难辨B.历史认识随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浓厚的神话色彩削弱了该书的史料价值D.《山海经》对古史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4-03-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4届高三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一战末期,西班牙媒体报道了国内的严重疫情,国际舆论将其命名为“西班牙大流感”。据文献显示,这场疫病的最早病例出现在美国,后向全球蔓延,然而为了保护士气,参战国普遍通过新闻审查制度封锁了消息。1933年,人类第一次分离流感病毒,命名为“H1N1”。此后科学家逐步规范毒株命名,并以年份冠名未分离样本的病毒。2023年,中国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将1918年—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一词修改为“全球爆发大流感”。这一版教材修订体现了(     
A.史学理论发展滞后于科学研究B.新闻媒体报道不具备史料价值
C.求真求实是史学研究核心要义D.概念命名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4年,上海《光华医药杂志》刊登了一则题为《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的医疗事故新闻,称湖州福音医院的院董李恢伯患黄疸病,“经国籍西医诊治无效”,改请福音医院院长、美籍西医孟杰诊疗。据孟杰诊断,“胆中有砂石,非割不可”。在得到孟杰关于手术低且有“十分之六治愈希望,且可速愈”的保证下,久病困苦的李恢伯同意“自愿割治”,“本人先愿签字”,李其“无奈”,“允签字”。孟杰“收拾自愿书后即施行手术,用全身麻醉协下割开,翻检肝脏,割开胆管,遍觅杳无砂石。检查过久,助手报告时限快到,乃急急缝补,俟手术告竣,而病者已溘然长逝矣。”因李恢伯系湖州福音医院院董,孟杰来灵堂吊唁时,遭遇李家围攻,追究其医疗事故责任。这一起西医孟杰诊断失误造成的医疗事故,被《光华医药杂志》评论称:“诊断不确,手术滥施,暴露西洋医术之残毒”。

——摘编自李传斌《条约特权制度下的医疗事业—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1835-1937)》


(1)根据材料,分析上海《光华医药杂志》中《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医疗事故记载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光华医药杂志》的评论。
8 . 北宋历史上多次出现严重的“钱荒”(在流通领域中,货币的数量不能满足流通需要),下面是揭阳市某中学的学生在研究北宋“钱荒”现象时收集的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

出处

是时,以福建铜钱数少,今建州铸大铁钱并行

[元]脱脱等《宋史》

东南六路……农民困于输钱,工商窘于射利,谓之钱荒,人情日急

[北宋]张方平《张方平集》

材料二   北界(辽)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本朝每岁铸钱以百万计,而所在常患钱少,盖散入四夷,势当尔矣。

——[北宋]苏辙《论北朝所见于朝廷不便事》

材料三   从财政的角度看,现钱征收的过量,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就是货币回笼的过量——宋人谓之“敛”,只不过是行政性回笼而非经济性回笼而已。这无疑会大量减少社会流通领域的货币存量。

——摘自袁一堂《北宋钱荒:从财政到物价的考察》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北宋钱荒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北宋钱荒现象进行阐述。
9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地域。……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摘选自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特征。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简析文明成果A与D的史学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史料运用时应注意的原则或方法。
10 . 某中学老师研究中国赋税制度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每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都是为了把各种各样的赋税归类、统一,简化形式,减轻负担,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又重新出现了。如此反复,实际上等于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直在加重。举例来说,唐代两税法实行之初,把庸和调合并到田租中,不再征收其他杂税,但是不久各种苛捐杂税就纷纷出炉;宋代更是在两税之外正式加收了身钱;明代中期一条鞭法已将各种杂税合并在一起,征收白银,但是后来又开始征收杂役、新饷、练饷等等,到了明末终于将三饷合并成为固定的税收。这就是著名的“黄宗羲定律”。

——摘编自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

材料二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田赋的终结。河北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以记之,见下图。


(1)分别阐述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中国赋税制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赋税制度变化的因素。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中国赋税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12-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