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人数统计

第一种统计方法第二种统计方法第三种统计方法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数据:最初六周屠杀20万以上南京军事法庭统计数据:集体屠杀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根据埋尸记录:慈善团体埋尸18.5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统计数据:毁尸灭迹15万多具零散屠杀858案,经慈善机构埋尸15万余具日军埋尸、毁尸15万
伪政府和个人埋尸4万
总数不低于35万总数不低于34万总数不低于37万

材料二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68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南京师大附中历史组老师带领同学到长江沿岸的集体屠杀地点进行了考察与祭扫。中山码头、煤炭港、草鞋峡、燕子矶等地的纪念碑,记载着我们民族刻骨铭心的历史。但纪念碑的周边环境较差,或脏乱,或狭小,或碑前汽车飞驰,很不安全,这些,都不方便凭吊。而且,从草鞋峡到燕子矶的江边道路,被江边采沙船和货车超载破坏。燕子矶附近的三台洞、二台洞景区又脏又乱,道路拥挤。



(1)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遇难同胞最少有多少人?
(2)请写出日军在中国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的名称。
(3)对于日军侵略,中国进行了全民族的殊死抵抗。请写出两个重大战事的名称。
(4)中国共产党在什么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5)根据材料,你认为在遇难同胞遗址的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请你提出一条宝贵建议。(假如你列举出其他地方、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可以同等得分。希望同学们关心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申遗工作,并对遗址保护尽自己一份力量。)
2024-03-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2 .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促使他们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请回答
(1)最早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什么?
(2)1919年,李大钊撰写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广东的谁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称科学社会主义》?
(3)1919年代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谁?与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展开了一场什么论战?
(4)在法国勤工俭学,也在讨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案是谁?
(5)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她以什么为指导思想?
2024-03-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抵抗派和洋务派对西学的认识最大局限性是( )
A.未能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必要性
B.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C.未能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必要性
D.未能付诸于实践
2024-03-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4 . 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从春秋时期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期、西汉初年的 (     
A.应运而生—巍然大宗—遭受打击—逐渐复苏
B.孔子创立—受到欢迎—遭受打击—巍然大宗
C.孔子创立—巍然大宗—受到重视—逐渐衰落
D.应运而生—受到冷落—逐渐复苏—受到重视
2024-03-1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5 . 经济发达国家都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产值”,日本和韩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均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产值。


请回答:
(1)试分析两国形成上述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
(2)由此得出什么启示?
2024-03-1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则有关苏联的笑话,很难让人笑起来。这则笑话叫《领袖乘列车》,说的是“社会主义号”列车前进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一截路轨不翼而飞”,领袖们的态度各不相同。列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斯大林的办法是“阶级斗争”,铁路终于较快修复了。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赫鲁晓夫气冲斗牛,他用不着去拼接路轨,而是下令用肩膀把火车头扛过去,把车厢甩下来。勃列日涅夫呢?他苦思冥想好一阵也想出了一个“奇招”:“我们大家下车,协力摇晃车厢,只要感觉到列车在前进就可以了。”戈尔巴乔夫路子也很野,他干脆从已走过的铁路上截下一段,铺到前面就解决了。叶利钦半路跳上车来,把车朝另一方向开去……


问题:
(1)“列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斯大林的办法是‘阶级斗争’,铁路终于较快修复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赫鲁晓夫“下令用肩膀把火车头扛过去,把车厢甩下来”,有何深刻含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是如何下令“协力摇晃车厢”的?
(4)戈尔巴乔夫“从已走过的铁路上截下一段”说明了什么道理?
(5)读完此故事,概括指出苏联之所以会出现“叶利钦半路跳上车来,把车朝另一方向开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03-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7 . 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无数事实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人类利弊提失共有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共同积极作用。
(2)谈谈你如何认识其“双刃剑”的消极面?
2024-03-1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和美国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政权组织形式不同。


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比较美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异同。说明为什么在美国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2024-03-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9 .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太阳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直接结果
B.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C.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2024-03-1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10 .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2024-03-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