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法国革命家布朗基曾说:“中世纪法国的君主同城市一样有意压制贵族势力。君主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对付那为数众多地蜷伏在城堡中的贵族们,城市自治体若没有君主的支持,也将对之无能为力。因此,君主和城市自治体事实上已结成了联盟。”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自治城市(     
A.促进了宪政理论的发展B.有利于消灭封建割据
C.加剧了西欧分裂的格局D.实现了对王权的制约
2024-01-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899年,株萍铁路初建之时,“湘赣民风未开,不通外情,迷信风水,于筑路大碍。为求铁路早日建成,凡庐墓不肯迂让者均设法绕行”,以致使该路少直多弯。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B.民众对外国资本的抵制
C.铁路建设技术的落后D.新式交通冲击传统秩序
2024-01-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当中国未开垦的土地要用完的时候,她的人口却开始加速增长起来。最大的推进是在1949年系统地采用现代的公共卫生措施以后,人口增长率从1949年以前数十年中每年不到1%一跃而为2%以上……劳动组织的改变并不是不重要,然而这种改变自身能产生多大效果,完全要看传统的技术中给提高生产率究竟留下多少余地。……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使用传统方法取得的粮食产量增长已经开始放慢,但是由于现代工业兴起而带来的对于粮食产量的需求,却开始加速增长……政府所采取的第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步骤是重新组织人民公社,以便减少管理和生产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开始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每年进口500600万吨粮食……第二个重大转变是在现代资本投入上的大规模投资。在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农村电气化扩大了,现代农具、电动机、水泵和其他机械销售量增长了,最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肥工业的发展。到1966年,化肥的进口量比1957年增加了1倍以上,国内生产也提高了78倍。

——摘编自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业措施转变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4 . 1960年至1966年,中日两国间的围棋交流互访,为缓解冷冻的中日关系开启了政治对话的大门;“乒羽一家亲”使中泰关系飞速升温后建立了外交关系;“篮球外交”成为中国和菲律宾关系改善的起点。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局面B.文体事业正持续发展
C.体育成为外交的先行官D.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
2024-01-10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林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孟子则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则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这反映出当时(     
A.士人阶层参政意识强烈B.政府推崇思想自由理念
C.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D.思想发展促进政治统一
6 . 商鞅把户籍档案细分为“故秦”和“新秦”两种。“故秦”是指秦的土著居民,“新秦”则指三晋的移民与新征服地区的人民。秦人具有尚武善战的传统,三晋的人民则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商鞅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户籍制度的严苛B.有利于国家合理调配人民
C.严格限制了人口的迁徙D.体现了国家控制力的弱化
7 . 官吏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进入战国后,诸侯国君逐渐演变为集权专制君主,实行官僚制度。这套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其一,在官吏任免方面,突破“亲贵合一”“世卿世禄”的旧制。选拔官吏,或因军功,或由荐举、游说,或择自侍从养士。被任命的官吏多非贵族,“官无常任”,不得世袭。其二,以玺印符节作为官吏权力的象征和凭据。国君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免职辞官时回收玺印。将帅统兵发兵,也须持有兵符。派遣使臣,则用国君授予的“节”,国君颁赐给官吏玺印符节,赋予官吏行使行政、军事、司法诸权以合法性。其三,严格实行官吏岁终“上计”。每年地方官须向国君呈报财政预算。国君采用合券制,年终稽查两片符券所载数目的盈亏。盈者升官受赏,亏者降职问罪,以督促官吏尽责尽力。其四,推广俸禄制。发放数额,依官职高低而有等差。俸禄取代封色,国君可随时任免或调动官吏。

——李治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1)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里的“监”是“掌监郡”的“监御史”。它隶属于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使地方官不敢欺骗和违抗中央。汉初,郡国并行,各郡没有设置监御史这个官职,但中央派人监察地方的作法继承下来。到汉武帝时,在全国置十三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刺史对上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对下主要监察郡守和强宗豪右,从其“周行郡国”可以看出,诸侯王也在督察之列。刺史以六条问事,形成“秩卑”“任重”的局面。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官,虽不是地方官,由于能控制地方长官,因而极易越权。随着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刺史(州牧)的秩位提高、权限扩大,刺史可以督察辖区内一切朝廷命官,有选举、劾奏之权,有权干预地方行政,又拥有领兵之权,事实上演变为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有的州牧、刺史甚至权位父子相袭,实际上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摘编自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司马迁的《史记》人物传记中,除了有孔子世家,还有儒林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等,分别记载了孔子身世、孔子部分弟子的情况以及孔子以后直至汉代儒学研究的状况。这表明司马迁(     
A.为孔子不被重用而惋惜B.首次抬高孔孟地位
C.歌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D.思想具有时代印记
9 .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记载,从东汉到明朝的39件买地券中,使用了如“以为析(律)令”“有私约者当律令”“民有私约,如律令”等20种套语。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经济生活受契约精神影响B.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C.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D.契约的地位高于法律地位
10 .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宣布将5类干部新加入“问责”行列(下图所示)。该规定的颁布体现了(     
   
A.干部选用注重实际从政能力B.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加速
C.干部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加快D.中共强化党内监督力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