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社会的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智者运动作为一种启蒙运动代表着新的革命精神,其敏锐的批判精神、开明的理性气质、人文主义的起源及辩证的思想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当时雅典自由民自信、积极精神的写照。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尤其是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加以怀疑,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这是西方哲学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智者运动在西方哲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实质及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希腊的相关史实,就“智者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要阐述。(要下求:看法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
2021-07-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65年,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作品《0分00秒》在罗斯艺术博物馆演出。表演时,凯奇用打字机打字的声音被放大,人们如往常一般进进出出,无需在意他的表演,音乐与周围嘈杂的声音重叠在了一起。该作品
A.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的趋势B.侧重于对传统审美的反叛
C.肯定了群众在艺术中的价值D.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崛起的一代启蒙思想大师,也接受孔子思想熏陶,高举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旗帜,将其发展到最高度、阐发到最强度,为法国启蒙运动注入了新的力量,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和重农学派代表魁奈,都表现出对孔子学说及其价值的虔诚与敬服,伏尔泰所倡导的“开明君主”就是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德君。狄德罗借助中国文化的材料,利用作为百科全书主编的特殊地位,开展对法国现实的无情批判。魁奈认为《论语》满载原理及德行之言,胜过于希腊七贤之语。启蒙思想家们通过研究孔子,进而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入1789年的《人权宣言》。

——摘编自陈奉林《孔子在欧洲》

材料二   20世纪的中国历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清人“天朝上国”的美梦破碎,“睡狮”惊醒。社会从渐进式的演变,骤然发生了急剧性的变迁,这种脱离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把中国带入了西方式发展的轨道。随之,文化思想领域“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孔子儒学遭遇空前的危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诸贤们,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和吴虞等知识分子,称孔子为中国历史的祸根,并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热潮,孔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神圣的光环,一时间尊严扫地,甚至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孔子长期的圣人尊号也被许多人改为“孔氏、孔老二、盗丘”等。

——摘编自傅丽丽《陈独秀孔子观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对待中国传统儒学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儒学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价值分别作出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天津以近邻首都、交通便利和临海等优势,进口商品中生活消费品占最大比重;北京长期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形成了以消费为主、以服务性商业为核心的消费型城市,是土洋货巨大的消费市场。京津城市的上述特点使京津市民便于、乐于接受西方新事物,在衣食住行方面容易受到西方的影响。民国初年,京津市民在衣着服饰方面对西洋文明的崇尚愈加明显,服饰质地日益西化,进口呢绒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毛皮衣料,机织细洋布逐渐取代了粗厚结实的土布;上层社会的人们,新潮者穿着西装、中山装,城市工商界人士及乡村绅士仍然穿看长袍马褂,女子服装则以旗袍为主流;一般百姓则穿着圆领对襟的短上衣和不开缝的长裤,妇女穿着圆领右大襟的短襦。还有的人将中西服饰一起穿在身上,显得不伦不类,十分滑稽。中山装和旗袍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和结合中国人的穿着习惯和传统服装的特点创制而成的,在国际上亦被视为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

——孔祥字《“西化”影响下的京津市民物质生活变迁(1912~1937)》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京津地区市民服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京津地区市民服饰变化的原因。
2021-07-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某一美术画派“否定现实,反抗资本主义社会,但却看不清未来的前途;有时展望未来,把希望寄托于空想的世界里,寄托于遥远的国家、时代和远离现代的生活方式上;有时却回顾过去”。该画派
A.歌颂古罗马英雄主义精神B.借助色彩变化表现人的感情
C.肯定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D.遵循写实原则揭露社会问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虽然胜利了,但布尔什维克接手的却是一个在战争中千疮百孔的国家。一方面,由于沙俄长期的对外战争,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民不聊生,厌战情绪遍布苏俄大地。另一方面,作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意识到社会主义当前的使命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实现快速发展,当务之急不是搞“世界革命”,而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

——摘编自陆聂海《在矛盾中和平发展——列宁外交思维的文本考察与当代价值》

材料二   日寇投降后,我军歼灭了大量敌伪军,扩大了解放区,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在与国民党政府谈判期间,我军自动撤出了皖南、苏南等解放区,撤销了人民政权。“这有利于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取得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这样既可以巩固北方解放区;又可使这些部队在内战一旦爆发后,不致孤悬敌后,被敌人吃掉”。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解放区的扩大,先后成立了几个大行政区,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在城市设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全国政权已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的首要任务及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斗争,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祖籍广东,自幼酷爱足球,1922年加入香港“南华”足球队。李惠堂希望参加比赛的双方球员能够客观对待比赛结果,并指出足球比赛的价值不在于征服对手,而是检测训练成果,与对手的竞争过程是检验已方是进步还是退步的过程。他将足球单纯地视作比赛,而且将其上升到社交的高度,提出足球比赛也应当如社交般“善意、平等”。李惠堂曾经总结出足球训练的“人格修养、娱乐精神、体魄锻炼”三大宗旨,指出合理的足球训练及比赛能够培养出训练者的美德和本领,还告诉训练者足球训练切忌”畏难而思退”,“有恒”才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

——摘编自刘天宇、孙建华(李惠堂足球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惠堂的足球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惠堂足球思想对你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创办大量的中文报刊;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展开了广泛的舆论宣传活动,并把出版报纸作为其主要的宣传方式。据此推知
A.资产阶级仅通过报刊宣传政治思想
B.中国的近代报刊业带有殖民色彩
C.报刊在近代政治革命中的重要价值
D.通讯事业发展推动民主革命进步
2021-05-17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