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西汉已建国近百年,处于蓬勃发展、大有作为的时期,国内真正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与日俱增。与城外国家之间也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人们的眼界大为开阔,民族自信心、白豪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司马迁选用春秋战国以后的各种传说,不仅给古今帝王排了一个纵的世系,而且给各民族排了一个横的血脉网络。中原各诸侯国便都是黄帝的后代。不仅如此,连一向被视为戎狄蛮夷的秦、楚、吴、越等国,司马迁也为他们排列出了与黄帝的血缘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各少数民族立传,……作《南越列传》第五十三赞扬南越王赵佗能和辑岭南百越地区的各个民族,成为汉王朝的南方屏障。他对汉武帝发动的伐大宛、伐东越、伐南越、伐朝鲜、通西南夷等掠夺性的战争都深为不满,他也谴责了勾奴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侵扰。

——摘自吕伯涛《浅议司马迁的民族观》

材料二   从明代开始,中央王朝在西南地方民族地区陆续推行改土归流。由于土司制度的性质,无论是中央王朝执行权力还是土司履行义务,都是通过土司阶层来落实的,而改流的内涵即为改土司统治为流官治理。改流后,曾经的土司区武陵山区(湖北、湖南、重庆的交界地区)对外道路体系迅速扩张,以“川湖大道”“澧沅水道”“黔湖通道”等为主干的道路网络体系在短时期内形成,“自改土而后,拔荆斩棘,行李往来,逐为三省之要区,四冲之捷径”:迅速成为全国桐油、茶油、蜂蜜、漆、木蜡、朱砂、水银、各种药材等的重要产区;各地官学、义学、私整迅猛发展,“人知向学,富家以诗书为恒业,穷苦子弟争自灌磨,亦不以贫废读。”在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士知向学,弦诵不绝,生聚教训,尚取古法。兼之舟楫可通,商旅所集,风景犹类中州,近日人文振起,彬彬礼乐之乡”。

——摘编自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司马迁的民族观的内涵,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土归流前后国家对西南民族地区统治方式的变化,并归纳改土归流对民族地区的历史意义。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识。
2024-01-1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恢复是中国打破遏制、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这表明,世界各国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已经进入了国际社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在国际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日后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奠定了政治基础。重返联合国后,中国一直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致力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联合国改革,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

——摘编自高秀清《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历程中美日等国所实施的阻挠策略浅议》等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坚定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积极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使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分发挥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高杨《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后,德国工业化的发展更加迅速。德国在教育和科研方面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重视发明创造。在世纪之交,德国已具备欧洲最先进科研水平。同时,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资和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也推动了专利的发明。在1870-1914年间,国家在这些领域的支出就增长了10倍,创办了许多大学和技术学院。这些学生在毕业后都走进了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和研发部门。与此同时,德国科学家们时刻关注着大西洋彼岸美国的发展,并注重学习创新美国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方法。从1867-1914年,德国工业总量增长了8倍。在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

——摘编自杨鑫、徐继承《工业化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   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苏联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包围和战争逼近的条件下独自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存活下来,必须尽快地建立自己足够强大的经济和国防,不然就会被吃掉。这种紧迫感,使得苏维埃政权必须把最高决策权集中在自己手里,通过高度集权的行政手段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摘编自范良河《浅议斯大林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权。从法律角度讲,英王是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其活动是属礼仪性的,只是形式上履行批准手续。英国首相本人首先是由选民选出的下议院议员,然后经本党议会党团选举成为政党的领袖,如果他领导的党在大选中获胜,他就能被女王任命为首相,因此,政府首脑既控制内阁又控制议会。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多种角色的领袖——国家元首、党的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政府首脑和主要的立法创始人。总统的产生是先由各选区选民选举“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团”选出总统,总统选拔的政府人员,需由参议院批准,但总统所领导的党不一定在参众两院成为多数党。

——摘编自董海岭《浅议英美两国议会与政体的区别》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各地选举条例规定,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赞成抗日与民主的地主、富农、资本家以及国民党人士,均享有同等的权利,既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参加各级权力机关参议会的选举,又都有被选为人民代表参议员和公职人员的权利。所有选民不受性别、职业、财产等限制,各级参议会名额和人民代表的产生均以一定人口数为基础,即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等。在陕甘宁边区,相比于土地革命时期,各级参议会的参议员一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即自下而上,全部实行直接选举。抗日根据地所实行的选举制度,使人民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创造出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政治局面。同时,影响与推动了全国特别是战后的民主运动,具有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丁俊萍《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主政权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葡萄酒是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交流扩散过程中,具备了多重属性。

古希腊葡萄酒是重要的贸易品,希腊诸多海洋冒险故事和神话传说中,处处透露着有关葡萄酒的传说。葡萄酒频频出现于雅典节日庆典的酒宴与集会上。苏格拉底认为葡萄酒能让人心气平和,能滋润心灵。
古罗马葡萄酒作为贡品、战利品和商品大量涌入罗马,庞贝古城成为葡萄酒的生产和流通中心。
1516世纪《巨人传》、《神曲》和《十日谈》中均有关于葡萄酒的篇幅。葡萄酒是西班牙、葡萄牙航海贸易的必需品,也是城市和农村的重要消费品。
1819世纪科学研究的发展和酿造设备的改良,使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法国大革命时,每年约有10万公升的葡萄酒运往巴黎。波尔多瓦葡萄酒成为法国万国工业博览会耀眼的商品。日本明治政府曾派人到法国考察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20世纪美国作为葡萄酒的生产国加大市场争夺。苏联不仅形成了葡萄酒的大型生产地带,而且也促成了东欧诸国葡萄酒生产国有化。智利、阿根廷作为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国崛起。

——摘编自瞿亮《葡萄酒的世界史:自然惠赠与人类智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种葡萄酒的属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国联第一届大会决定成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临时混合委员会”深入研究裁军问题,以供国联理事会拟定裁军方案时参考。经过一系列谈判,美、英、日、法、意五国于1922年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该条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排水量限额比例依次为5531.751.751925年,国联成立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讨论裁军方案。1932年,世界裁军大会在日内瓦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勃鲁宁提出了军备平等的问题,法国则始终认为德国应严格遵守《凡尔赛条约》的相关规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德国先后退出国际联盟,纷纷扩军备战,国际裁军陷入困境。

——摘编自谷宇新《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材料二   自联合国诞生以来,实现多边裁军和军备限制一直是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中心工作。裁减并最终消除核武器、销毁化学武器和加强禁止生物武器一直是联合国的最优先事项。在全球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旨在管控、限制或消除某些武器的若干项多边条约和文书,其中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集束弹药公约》等。

——据联合国官网《日常议题:裁军》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裁军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二战后国际裁军取得重要进展的有益经验。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文明的封闭永远是相对的……农耕文明对自给自足的追求,导致了交流的必然性,因为自足永远是相对的,所有古代文明都必然缺乏这种或那种资源。为获得或控制相关资源,不同文明之间会有程度不等的交往。虽然资源有时可以通过征服、直接控制资源所在地获得,但更多的时候,由于资源所在地相距遥远,或农耕文明自身实力不足无法实现征服,必须通过商贸实现。

——摘编自晏绍祥、赵轶欧《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材料二   15、16世纪的世界,出现海道大通新现象。这一现象首先在西欧出现……资本主义是通过市场交换以实现利润的经济,这与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农本经济是不相容的,因此,资本主义一经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与此同时,由中古后期积累起来并得到改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海道大通后,人类交往关系呈现出开放的新特征……使西方国家跳出地中海的局限,面对整个新旧大陆……使局部的文明交往转变为全面交往,交往的内容与数量急剧增加……1500年以前,文明基本上以大陆为中心,海上联系相对来说并不重要……海道将相互隔离的地区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海上交往也就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欧洲海外张的序幕拉开,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

——摘编自陈超《论交往在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三   自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演讲中指出文明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而变得美丽丰富,到9月提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美好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各文明交融互鉴;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求同存异、包容互鉴的文明交流,到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所要求的世界各族人民与各国文明要加强交流互鉴,来为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好民心铺垫。在面对国际社会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霸权主义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格局所带来的困境与挑战时,习近平先后多次在国际社会呼吁以文明交流破解文明隔阂、文明冲突以及文明优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的重要论述。

——摘编自付豪《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交流的原因及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道大通的条件,分析海道大通后人类交往关系呈现的新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代中国对世界文明交流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印度人不纳税,英国统治印度的机器就会瘫痪。……甘地要求印度的精英们放弃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到民众中去穿土布制的衣服,吃粗粮,过艰苦的生活,与大众打成一片。他强调大规模工业化在印度意味着千百万人的饥饿,只有回到传统的手工纺织才能解决失业问题,解救印度的贫困。甘地严厉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但反对暴力剥夺地主、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主张各阶级调和建立平等和谐的庇护关系,他要求百万富翁在满足个人物质消费之外,应将财产用来为全社会服务。甘地的社会主义理所当然遭到了印度知识界和工商界中大部分人的批评。尼赫鲁说过:“甘地对于机器和现代文明的旧观点,我们很少人赞同。”尼赫鲁不同意甘地全盘否定西方文明。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手纺土布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手纺土布运动”。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回忆录中的五四运动

今年适逢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某校开展了题为“回望五四”的纪念活动,激发了小明同学通过查阅亲历者回忆录展开探究的热情。

(一)回忆录中的五四概况

材料一:3日那一天,邵飘萍到北大作报告,说是山东问题已经失败……当场议决在第二天联合各学校发动(游行)。做了3000多面旗子,并且推我写了五四运动宣言,送到印刷所印刷了5万份。

——五四运动亲历者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早晨,北京各校学生按计划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约计有3000余人,游行队伍到了东交民巷,使馆区军警林立,如临大敌。于是出东交民巷,直奔赵家楼卖国贼曹汝霖家。我们翻窗跳入,……后来又在室内点燃起大火,军警说我们杀人放火,随即开始捕人。

——摘编自五四运动亲历者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

(1)若探究“山东问题”的由来,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史事有(          )(双选)
A.辛亥革命B.瓜分中国的狂潮
C.华盛顿会议D.“中日民四条约”

(2)依据上述材料,帮助小明同学完善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当日学生运动的概况。

(3)在罗家伦撰写的“五四运动宣言”中,最有可能提出(       )(单选)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山东问题已经失败”意指(       )(单选)
A.甲午战争日军占领威海卫B.巴黎和会拒绝讨论山东问题
C.袁世凯同意日本占有山东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正义要求

(二)回忆录中的五四疑云

在数量众多的回忆录中,小明同学发现对五四运动的细节记载存在多处分歧。

材料三: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打开了大门。

——五四运动亲历者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

材料四: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匡互生的肩上,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中。

——五四运动亲历者陈荩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五:后来打破了一个短墙的窗子,大家爬进去。首先进去的,据我眼睛所看见的,乃是北大的蔡镇瀛,一个预科的学生和高等工业学校一个姓水的。

——五四运动亲历者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5)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对五四运动的细节记载存在什么分歧?
(6)同是五四的亲历者,导致其记载分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探寻五四历史真相

(7)为了尽可能还原五四运动的细节真相,小明同学可以采取怎样的探究方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这些革命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科学理论,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部分)

领域

时间

国家

发明

空间技术

1957

苏联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

美国

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61

苏联

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

美国

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原子能技术

1945

美国

成功地试制原子弹

1949

苏联

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

美国

试制成功氢弹

1954

苏联

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计算机技术

1946

美国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958

美国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的技术成果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集中涌现、相互赋能和加速应用,正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仍存在一些“中梗阻”问题,包括有利于支撑实体经济、构筑先发优势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仍显不足,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依然存在,推动新技术市场化应用的激励政策和监管政策存在不完善和滞后,促进新型转化载体建设的统筹设计不足等。

——丁明磊《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佐证科学革命“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并简述其“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说明“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支持的重大科学理论,指出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发展的国际形势。请各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材料二所述的三大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
(3)“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重要功能。根据材料一、二、三,从政府和个人两个角度,阐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打破“中梗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途径。(阐述要求: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