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2 道试题
1 . 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马铃薯很适合做动物的饲料,但对人类来说,只有当其他食物都无法取得时,才会以马铃薯为最后依靠。发生于18世纪的一连串饥荒,为马铃薯赢来地位显赫的机会。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茎。……法国科学家帕门提尔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期间亲身体验到马铃薯的好处,认为它为士兵提供了丰足的食物,美味又健康。1795年,伦敦的《泰晤士报》甚至刊出食谱,教人烹饪马铃薯汤,并用玉米和马铃薯做面包。…… “除了早餐之外,它使餐餐必备的菜肴,不仅出现在富人的餐桌上,也出现在穷人的餐桌上”。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商人机构到政治权力机构的转变。……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标志着英国的海外贸易突破了 16 世纪的模式,即不仅仅局限于在欧洲和地中海区发展呢绒贸易。16-18世纪,依托发达的商业网络,特许公司的商业活动使英国获得了巨大财富,推动了英国商业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特许公司的活动促进了英国原有工业部门,又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如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皂等工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英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资金转化而来。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人们接受马铃薯成为主要食物的社会因素。结合所学,分析新物种的传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8年,开平矿务局欲招集商股80万两,到1880年实募得仅30万两。后“每日出至五、六百吨之多”,利之所在,趋之若鹜。1881年11月,“矿局在上海已集股一百万两”。1882年,面值100两的股票涨至154两,1883年春,股票持有者已拒绝210两的售价。这说明(     
A.企业经营模式关乎其成败B.开平矿局赢得民间资本青睐
C.开平煤矿的成功获得保障D.政府态度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统一后设置行中书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在全国的名藩大府及边微要地都屯戍重兵。解除长期以来南北间商业贸易的禁令,并设立驿传,取直大运河,创行海运。规定“凡宋无名之赋,一切调除之”。规定南宋的一石当元制的七斗,禁止使用私制的度量衡器具。禁江南行铜线,以交钞易换南宋的交子会子,使之成为全国通行的通货。

——据周良霄《元史》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涵化力强大,游牧民族进入汉地,大都接受汉化、然而,单从汉化着眼,也有失真之处。辽朝设南、北两个枢密院,北院管理北族诸部,南院以汉法治理汉人州县。这种管理形式,金、元都遵循。在原有州县的基础上,金人在各处驻扎戍军,称为“猛安”“谍克”,蒙古也有由不同族群混合的“探马赤军”戍防冲要地点,他们的后裔都留在汉地,丰富了汉地的人口成份。辽金元的统治,凝聚了北族的共同意识,对汉地也有深刻影响,抹去了中国北方大族的传统势力。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金元国家治理的整体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2024-04-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据此可知(       
A.西亚是当时文明最发达之地B.古代希腊文明完全源自于西亚
C.各地文明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D.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5 . 1982年,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政策被写进宪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写进宪法;土地使用权商品化首次获得法律承认。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演变(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B.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C.体现出土地流转对经济的重要性D.反映出“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约公元500年,古代印度佛典最早记载甘蔗、蔗糖的种植、制造和使用。8世纪, 蔗糖经阿拉伯人广泛在欧洲大陆、 北非传播。 11世纪, 欧洲糖价昂贵, 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之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供应北非、 中东和欧洲大陆。15世纪末,蔗糖生产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等群岛。17世纪初,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糖。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的英属巴巴多斯、牙买加发生“蔗糖革命” (即加勒比海岛屿纷纷建立甘蔗种植园,从非洲引入大量劳动力),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到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 到18世纪中期, 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 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蔗糖关税开始下降,1884年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1890年代, 欧美列强的机械制糖法彻底打垮中国糖业。

——摘编自唐传星《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蔗糖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
7 . 如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客观上(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元代行省示意图
A.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D.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2024-03-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20世纪60年代前期,根据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问题,认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段,中国在后一个“中间地带”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是(     
A.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B.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中英、中荷的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关系D.中法建交,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9 . 下面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示意图(截至2017年5月)。据此可知,中国(     
A.致力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B.为推进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C.保障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D.主导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2024-03-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战国时期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     
内容出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慎子·威德》
A.推动了民本思想产生B.促使王权渐趋衰落
C.体现了原始民主传统D.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2024-03-18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