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明朝内阁阁臣的品秩与职责变化状况。据此可知
时间阁臣品秩阁臣职责
明成祖五品讨论朝廷重大机务,供皇帝参考
明仁宗三品草拟皇帝诏令,有票拟之责
明英宗二品内阁首辅权力较大

A.君主专制逐渐削弱B.内阁取得了决策权
C.内阁性质发生改变D.内阁地位有所提高
2 . 1931年,斯大林说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计划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由此可见,当时的苏联
A.新经济政策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C.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民生的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指出: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在1840-1894年的54年间,增长还不到倍,年率不足1.3%:在1895-1920年的25年间,约增长47%,年率约1.6%。这说明了
A.列强商品倾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B.工业化发展对自然经济冲击作用明显
C.农村经济中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
D.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4 . 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企图阻止一些西欧国家的公司向苏联提供天然气管道设备和资金,遭到英国的反对和拒绝。之后,美国政府声明:一些西欧国家相关公司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据此可知
A.苏联遭到西方国家技术封锁B.资本主义阵营存在矛盾
C.北约对苏联的经济制裁加强D.欧洲-体化向纵深发展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在长片途中共爬过了十八座山脉,其中有五座终年积雪,占领了大小六十ニ座城市,突破了十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368,途中仅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红一方面军从瑞金、于都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三至四个红军献出生命”。

——摘自《数字长征》

材料二:如果没有在长征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没有经过长征锻炼而使我党在理论、路线、政策、策略上的成熟,西安事变非但不能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机,反而会成为一场灾难。

一一摘自《炎黄春秋》2016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征途中确立毛泽东的核心地位是哪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
2021-06-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上,为了生存与抗争,这样一支队伍的远征,其事迹常常引起后人的无限遐想和长久惊叹。当时与后来不少人,习惯于把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到1936年的长征,视为创造奇迹的军事行为…从军事上讲,长征的确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但从政治上讲,长征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历史大转折,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大变局。

——陈晋《长征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红军在长征途中共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有5座终年积雪,占领了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范围,通过了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368天,红军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到陕北,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牺牲。

——《数字长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远征”的原因。材料一中的“战略转移”具体是指什么?
(2)材料一中政治上的“历史大转折”是指什么?定是如何实现“历史大转折”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远征“难”的具体表现。
2021-06-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苏是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都曾探索过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是如何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其建立有何影响?
(2)有人说苏俄曾探索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与“间接”过渡两种方式,“直接过渡”与“间接过渡”各是指什么?
(3)从中苏两国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中你有何启示?
2021-06-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了联合的道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高中历史必修一P123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过程大事年表

年份重大事件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元问世

材料三201611月,英国通过公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20173月,英国女王莎伊丽莎白批准“脱欧”方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摘自网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并分析其走向联合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英国脱欧的看法。
2021-06-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二战中,苏美英法四大国对奥地利实行了分区占领.战后大国在奥地利问题上展开了角逐.除了奥地利赔款问题苏联占了上风外,在如奥地利新政府的组成、奥地利的货币改革、在奥地利“德国资产”的界定等问题的较量中,苏联都处于下风.这说明
A.综合国力对大国关系影响巨大B.欧洲是美苏两国争夺重点
C.谈判使奥地利问题获妥善解决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自己避免成为五代以后又一短命王朝。换言之,即消除唐后期以来地方权重、武将跋扈、纪纲不立等现象,保证新王朝的长治久安。宋初统治者为此殚精竭虑,制定了一系列富于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其成效堪称卓著。然而新的问题随之出现。由于宋初制度的针对性过强,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制定时主要是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事先防范,而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使国家机器如何最有效、合理地发挥作用。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积重难返,国势不振,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则又非宋初君臣始料所及。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1776年北美独立的13州,原是各自独立的英国殖民地,抗英的共同事业令它们联合起来了,独立后,则分别成了13个国(sate),与欧洲大陆的各国在格局.上难说有什么区别。若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13个州同文同种,山水相连,分享了英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但都以庄园种植业为主。到1787年制宪时,这13州的普通公民相互交往很少,从纽约去费城也要拿护照,各州都更注重对欧洲的贸易,相邻各州也很少贸易往来。针对北美各/的这种情况,一些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看到了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未来,想象并憧憬着大国的优越性,认为当时各国/州必须共同应对的重大和根本问题是,为了各国/州共同获得更大利益,必须通过一种生动有力的宪制,将各享有主权的这13/州整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完美的联合体。

——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宋代政治制度构建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政治制度构建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宋代和近代美国在政治制度构建方面有何相似之处。综合以上,谈谈你对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
2021-05-07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