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淮流域“华夏”人口的增多,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血缘标准逐渐被地缘标准替代,并最终形成了以文化水平高低为区分标准,从而使得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农耕社会与血缘观念相对淡薄的游牧社会之间的人为界限随之加强。在“华夷之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民族交往的频繁,“华夷严防”逐渐被打破,“天下一家”观念在进一步形成。孔子以“礼”区分中国和四夷,并认为两者可以互相转换。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民族观,认为中国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修德,具有才能,都可以成为统治民族,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司马迁发挥了“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思想,《史记·五帝本纪》体现的华夷同宗同源的统一观念,对中华民族形成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华夷之辨并没有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而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

——摘编自徐洁《论清前期“中国”认同与实践》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一词被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一词不仅在中国学术界流行,中华民族自觉民族实体也被中国政治界、教育界、外国学者等认同,普遍运用其来强调中国的文明和中国人的特性。

1914年,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一种不朽的民族灵魂。”诚然,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民主的新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交融、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随着中华民族意涵的正式确立,中华民族的构建为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中国人民拥有了真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真实、合理、永久的稳固共同体基础。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的发展和抗击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夺凝聚了强大的制衡力量。

——摘编自王萍、杨敏《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认同的发展表现,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民族认同的新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 . 美国学者雅克·巴尔赞曾说:“宗教改革严格来说并不是宗教改革,而是神学革命。因为基督教并未让位于另一个宗教,西欧人仍然笃行《旧约》中的奇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的评价说明了宗教改革
A.本质上是神学革命B.解放了人们思想
C.改变了信仰的形式D.放弃了宗教信仰
3 . 1898年,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规定“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中国应先问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料物”。这一规定
A.导致洋务运动破产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引发五四爱国运动D.加剧中国经济主权的丧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一冰(1881~1922年),浙江吴兴人。1905年,因不能忍受“东亚病夫”之辱,赴日本大森体操学校留学,立志体育救国。学成归来后,与徐傅霖、王季鲁等在上海创办第一所培养体育师资的学校一“中 国体育学校”,并任校长,该学校为我国近代早期学校体育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辛亥革命后,军国民体育(体育为军民教育的主要手段)广受推崇,徐一冰却对此进行批判,并提出“正当体育”的思想,认为体育应当从人类的自身需求出发,注重人自身的实际需要和自由发展。他还认为,学校体育必须进行改革,并从学校体育的管理、教学内容及师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1914 年,徐一冰与王文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体育刊物《体育杂志》,致力 于体育及体育思想的宣传。在创办学校以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徐一冰曾散尽家财支持学校建设,北洋政府授予其一等嘉禾章和“教恩无穷”的大匾额。

——摘编自王子乾《清末徐一冰的体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一冰的体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一冰的体育思想及其实践。
2021-08-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空间结构一各 类建筑交叉林立、城市布局混乱等,导致了“城市病”的产生,而自由放任大背景下,市政当局的无为而治成为“城市病”蔓延的重要原因。进入19世纪中叶后,以治理“城市病”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开始兴起,并历经了公共卫生阶段、住房规划阶段、综合规划阶段。截至1939 年二战爆发前,通过调整和重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病”已得到缓解,工业城市的物质环境大为改善,由此推动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英国在城市化方面的经验教训,给后发展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在国家权力的主导和规划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空间重构,以礼制、宗法和王权为导向的传统空间布局,被以现代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及公共建筑为主体的现代空间布局所取代。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且因集权体制,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现国家意志和党的意识形态的载体。国民政府的空间策略促进了城市发展,并在改变城市空间格局的同时,影响着城市住宅分异,强化了社会分层,使下层平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空间权利,政府未能完全承担起建立“空间正义”的责任。

——摘编自陈蕴茜《国家权力与近代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病”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相比,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近代中英城市治理的认识。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秦汉时期的物产常常以地名为前缀,如“齐纨”“鲁缟”吴绫”越布”楚绢”“蜀锦”等。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品牌意识比较淡薄B.纺织工艺呈多元化
C.区域经济分工明显D.国内市场流通不畅
2021-08-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之盐法,变化无常。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和嘉祐三年(1058年),范祥先后两次奉命主持陕西盐政,进行盐法改革。凡原来禁盐的地区,一律恢复商运、商销,并将商盐销区扩大到缺盐的川蜀地带。停止商人用粮草等物买盐,一律改为缴纳现钱,官府以盐付偿,援以支盐凭证——盐钞,商人可持盐钞到指定盐产区领盐。该政策推行一段时间后,盐价时高时低,范祥上奏皇帝在京城汴梁设置都盐院管理盐务,依靠都盐院掌管的部分食盐来平抑、调剂盐价。当时市面上,青盐价贱而味佳,商贩争相购买,盐利外溢,范祥募人采购青盐,用“入中”优价办法,由政府控制起来,禁止私售。范祥的盐法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性效益,包拯称赞该新法“于国有利,于民无害”,成为后世盐法改革的模板。

——摘编自 刘伯午《北宋范祥盐法改革浅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范祥盐法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范祥盐法改革的意义。
2021-08-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联名向清廷呈交关于制定新学制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在《学务纲要》中明确宣示反对新名词掺杂进中国“文体”,‘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据此可知,张之洞等人
A.坚持传统文化形态B.提倡恢复使用古文
C.反对新式教育改革D.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9 . 与汉唐以雄浑见长的风格不同,宋代的士大夫别有一种精致细腻的文化品味,如以婉约柔美见长的宋词,淡远柔润、萧散简古的宋画,“惟务洁净”且以简朴清秀为雅的服饰。宋代文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分裂的局面B.商品经济的活跃
C.科举制度的创立D.理学思想的发展
2021-08-01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上,英国人对于“准时”的理解只是一个粗略概念,大体上只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但是,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准时“逐渐精准到某一钟点,甚至某刻、某一分钟.而钟表也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物件。这一变化反映出
A.贵族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B.机器大生产对社会的影响
C.英国学校诚信教育的成功D.钟表制作技术的巨大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