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3-02-27更新 | 350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七八千年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源及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中的文物利簋,出土于陕西临潼,是西周初期青铜器。其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据《尚书》及记载,牧野之战发生在甲子日清晨,这与利簋的记录一致。这体现了
A.历史文献须与出土文物一致才具历史价值B.文献的史料价值经考古验证后可信度提高
C.所有历史文物记录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D.与文物展现的内容相悖的文献信息不可信
2022-02-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郑国祭祀遗址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清理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鼎、簋、鬲、豆、编钟、悬钟等青铜器文物。该遗址可用来佐证
A.西周青铜铸造业发达B.东周仍存在着礼乐文明
C.春秋时期农产品丰富D.南方拥有质朴原始音乐
2021-09-2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物理班)
5 . 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这说明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西汉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质农具——览表。据此判断,当时京津冀地区
时代墓葬名称出土铁质农具文献来源
西汉邯郸王郎村汉墓《考古》1980年第1期
邢台柏乡东小京村汉墓《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4期
石家庄鹿泉高庄汉墓饼、鍤《高庄汉墓》,科学出版社,2006年
石家庄赵陵铺汉墓《考古》1959年第7期
保定满城汉墓犁铧、铲、镢、耙《满城汉基》,文物出版社,1980年
保定易县燕下都汉墓《河北省考古文集(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
北京昌平史家桥汉墓《考古》1963年第3期
张家口阳原北关汉墓《考古》990年第4期
唐山陡河水库汉墓《考古通讯》1958年第3期
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坨头村汉墓《考古》1966年第1期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冶铁业领先于世界
C.盐铁官营规模扩大D.锄锸是主要铁农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随之谜”

在今天湖北境内,中国的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史籍中明确记载这一地区只有一个随国,但却从未见随国青铜器出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曾随为一国,有的学者认为曾国绝不可能是随国。

2019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礼器近600件。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针对“曾随之谜”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依据。
2021-05-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几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发现表明,蜀地曾有一个特色鲜明的古代文明。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一种朴素而充满生机活力的认识。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秦汉之后,从出土大量汉画像砖、摇钱树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区盛行一种以升入天国、极乐长生为主题的崇拜习俗。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赵殿增《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


(1)根据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结合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分析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2021-02-25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七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墓葬被选入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墓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谓、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盘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私营手工业
B.该墓葬的竹筒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的思想精髓
C.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隶书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D.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2021-07-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今年又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工作者从新发现的“祭祀坑"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的青铜器和象牙等。专家分析这此文物既具有其独特的--面,又和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文物有诸多相似之处。据此可知
A.三星堆遗址文明既自成体系又别具一格B.考古发现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
C.该发现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体的特点D.古蜀文明在当时领先于中原地区
2021-07-0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