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金世宗(1123-1189年)视《贞观政要》为治国的镜鉴。其在位时期,金国出现繁荣盛景象,因其年号为“大定”,史称“大定之治”。这说明
A.虚怀纳谏是国家治理的根本B.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
C.儒家思想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仁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2 . 李振宏强调:“义”是传统宗法社会的基本政治准则,不仅有亲亲尊尊的精神内核,还有公、正、善、节、分等具体观念内涵,是一个引起诸子群体性关注的核心观念,在战国诸子文献中均有较为突出的观念地位。这反映出诸子百家学说
A.以“义”为核心主张B.呈现一体化的特点
C.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D.源于宗法制的影响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租调制规定:“--夫--妇每年缴纳帛--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夫--妇的租调。”这一规定旨在
A.促进人口增长B.减轻农民负担C.限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地主
4 . 该邮票描绘的是坐在一起会谈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背景分别为停在海面上的美国海军“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和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两位首脑交流的是
A.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
C.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D.反对纳粹暴政和重建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倡导“停止支付盐税”、“不再购买英货”、“自给自足”等,这对英国殖民印度的主要目的——谋取经济利益是直中要害的打击。由此可见
A.甘地要带领印度退回到手工业时代B.甘地会赢得国际社会同情支持
C.非暴力不合作主要是指向经济领域D.非暴力中隐含着经济上的暴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直接把征服地区变成本国统治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也都把被征服地区变成行省,而古希腊人却在海外建立了独立于母国的城邦,未形成统一帝国。产生这两种不同殖民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文明属性的差异B.社会性质的不同
C.风俗习惯的迥异D.管理水平的高低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民族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对局势的整体分析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正确举措。通过与乌孙和亲,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也将势力深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屯垦戍边、宽抚厚等政策的执行,增进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巩固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地位,使西域各国衷心臣服于西汉,最终形成了抗击奴的强大力量。战胜勾奴统一西域,为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终于在公元前60年使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摘编自张倩《汉武帝在西域的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贞观二十ー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贼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束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使,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唐太宗还采取采断措施使商道杨通,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同时以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为中心的互市也趋向兴旺。

——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汉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021-12-06更新 | 187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曾想向俄国学习,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材料表明
A.中共完全放弃“城市中心论”B.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好
C.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D.中共自主探索革命的道路
9 . 公元前500年,东部的齐国和燕国,铸造了形状不同的刀币。公元前355年,秦国开始使用半两钱,而南方的楚国使用铜铸布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商品经济居于领先地位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统一
C.经济文化差异影响货币形态D.社会稳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汉太守—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
A.外戚干政现象严重B.察举制度流于形式
C.地方管理效率低下D.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