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2023-04-07更新 | 318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2023-04-07更新 | 461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2023-04-07更新 | 421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4 . 下图是1915年3月漫画家马星驰在《神州日报》上先后四次刊登的系列作品。其意在(     
A.记录近代女子服饰变迁的历史B.表达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态度
C.赞扬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作用D.揭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变法运动都具有必然性
6 . 陈旭簏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谈道:“不值得尊敬的买办创办了值得尊敬的民族企业,人和事业脱节了。这种脱节打破了人们喜爱的同一性,显得那么别扭。但它是活生生的历史造成的。”作者意在揭示(     
A.买办复杂又矛盾的身份特征B.近代买办阶层社会地位卑微
C.买办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近代民族企业来源成分复杂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划编制牵头机构决策机构批准机构公布形式
“一五”财经委(国家计委)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全国人大成文公布
“二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未公布
“三五”小计委(大计委)中央书记处中央工作会议未公布
“四五”国家计委党代会参考未公布
“五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讨论同意未公布
“六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国人大成文公布
“七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八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三届七中全会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九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四届五中全会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五届五中全会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一五”国家发改委、中财办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二五”国家发改委、中财办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据鄢一龙、胡鞍钢等《中国政府决策模式演变一以五年计划编制为例》

材料二   从“七五”之后,在编制的程序方面,首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的建议,再由国务院编制五年计划(规划),最后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逐步提高了包括各类市场主体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在编制计划(规划)前调研工作也更加的细致和全面。而且在编制计划(规划)的同时,注重建立保证计划实施的机制创新、宏观经济指标的检查预警等。从“八五”开始,五年计划逐步由单纯的经济发展计划向发展与改革并举、经济和社会发展兼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同时推进转变。

……“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弃“计划”用“规划”,完全实现指令性计划向战略性规划的转变。

——摘编自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对中国而言,决策的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相关知识,以“五年计划(规划)决策机制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3-30更新 | 34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0年到1880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与孟加纳、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的煤炭一起共同支撑起了英帝国。进入20世纪,石油替代煤成为最新和最为有用的化石燃料。从大约1900年到1947年,美国主导着世界石油生产。美国在20世纪的繁荣,依靠的就是石油提供的能源优势。由于英国缺少石油,而且在煤矿上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技术闭锁。到1938年,煤炭在英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达到了历史峰值(97.7%),它的钢铁业所使用的机械都是按照烧煤的方式设计的。这种变化损害了英国,并最终成全了美国。随着二战以后国际石油供给环境的改善,再加上自己发现了石油,英国才逐渐实现了向石油系统的转型。

——据约翰·R·麦克尼尔《能源帝国:化石燃料与158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等整理

材料二   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中国石油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要量的10%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煤炭占能源总供给的96.3%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石油人以兴油报国之志,很快恢复和扩大了原有油田的生产,并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进行了石油勘探和开发。1960年发现了大庆油田后,在缺资金和技术、气候恶劣的情况下,石油职工住地窝子,饮雪水,但他们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激昂,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探明了大庆油田的储量并投入开发。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已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要。后来,石油人又相继展开了胜利、大港、江汉、辽河、冀中等一系列石油大会战,到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04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国,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达到23.7%

——据祝慈寿《中国现代工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期,英国能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我国石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
(3)综上,谈谈对经济发展中能源利用的启示。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世界历史的书写可以追溯到《史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世界史”一词。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变化的过程。

年代作者、著作世界史书写视角
1902梁启超《新史学》呼吁国人研究世界史以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之中的位置;提倡用代表西方成功经验的进化思想来重写中国历史。
1934何炳松《外国史》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9494周谷城《世界通史》“欧洲通史并非世界通史之中心”;“不能忽视亚洲及欧亚之间的活动”;应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迭理论来划分世界历史的时代。
1962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整个世界从人类的起源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但受苏联世界通史模式影响。
199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突破了苏联世界通史模式,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考察世界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
2004马克垚《世界文明史》通过全球视角将各文明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进行勾勒,强调各文明的发展、交流、共存,揭示世界的多样统一。
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展示了世纪之交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独立见解,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的世界史话语体系。

——摘编自徐蓝《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与中国的世界史教学》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晰。)
2021-04-22更新 | 50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 学年上学期高三一诊模拟(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