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河南地区自然灾害基本数据统计

年号大水和
特大水灾
大旱和
特大旱灾
地震冰雹蝗灾总计年数大水灾
出现频率
大旱灾
出现频率
顺治84611332182.34.5
康熙1815812760613.44.1
雍正4127133.3
乾隆11835633605.57.5
嘉庆3282328258.312.5
道光4466323307.77.5
咸丰13481111
同治21328136.513
光绪9589738343.86.8
总计59403952372372654.46.5

清代河南地区受灾州县数和年平均受灾州县数


材料二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民国十七年,作为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规定:“凡地方偏灾,有省政府办理急赈。”为了减轻灾民负担,在1942年的秋收,政府一次即减免五六个专区公粮45000石。1942年,河南省府制定了7项救灾方针,规定“宽筹经费,使之足以适应救灾之需要,并使款不虚糜”,并“采购大批粮食,运济灾黎”。豫省府电陕、鄂、皖等丰收省份,各本救灾恤邻之旨,对豫民入境赐予安置;经商议由中国农民银行拨给河南麦种贷款,并将用于修建龙门林场的经费转移到购买油菜种子,帮助农民恢复生产。为破除迷信,国民政府片于治蝗进行宣传,并特意组织防疫队分往各机关及各乡村巡回注射。民间力量也纷纷投入到救灾热潮中,建立救济会、收容所。

——摘编自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1941-1944年河南救荒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河南自然灾害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民政府在河南救荒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河南的自然灾害及救荒措施谈谈你的认识。
2 . 1789年-1984年,美国总统否决国会法案2410次;国会成功否决总统议案96次;最高法院裁定国会法案违宪102次;国会拒绝批准最高法院的法官任命27次。材料表明美国
A.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B.总统行政大权日益膨胀
C.分权制衡机制落实运行D.联邦制下社会弊端严重
2022-05-09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永乐六年,浡泥(今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国王携王后来朝;永乐九年,满剌加国王率540余人来朝;东非的木骨都束和木剌哇,在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三次派遣使节来朝,所有这些来访都受到了明成祖的高规格款待。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范围涉及亚非拉等区域B.加深了明朝财政负担
C.宣示了和平交往的意愿D.开创了中国朝贡外交
4 . 下图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B.资产阶级革命后人们对理性时代感到失望
C.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痛苦与绝望,精神空虚
2022-03-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扩大太尉职权,并把太尉改为大司马,又加上大将军的称号;同时设立中央常备兵如“良家子”“羽林孤儿”。这些做法
A.有助于形成皇权专政局面B.继承强化了集权政治体制
C.容易造成权臣弄权的政局D.建立起了中央的绝对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记载:周武王死,周成王少,周公代理政治,七年后返政成王,史称“周公摄政”。《竹书纪年》中亦有“共和行政”的记载:周厉王残暴,国人暴动后,共伯和(一说周定公和召穆公)入朝主政、稳定危局,待厉王去世,又还政周宣王。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地方诸侯威胁王权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君主集权程度有限D.宗法思想根深蒂固
7 . 宋朝,儒家学者以理学思想为核心的乡约成为教化百姓的重要方式,如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明朝后期乡约则由政府推广,主要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清朝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乡约的变化反映出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皇权加强达到顶峰
C.儒学的世俗化趋势D.皇权借儒学而扩张
8 . 据统计,中国种植茶叶的收成在1837年共260.5万担,其中外销60.5万担;到了1861年,收成409.5万担,其中外销207万担。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茶叶极具市场竞争力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清政府逐渐鼓励对外贸易D.茶叶给中国带来丰厚利润
9 . 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提出:“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也认为:“为纾解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这表明统制经济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制度经验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现实国情D.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