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3 道试题
1 . 1947年2月,英国殖民大臣在给非洲殖民总督的通报中宣布:把许多分散的土著行政单位合并,选举产生村、地区、县以至省的地方政府,逐步取代土著当局;同时选举吸收知识分子、新兴中产阶级和农民参加地方政府。英国此举旨在(     
A.推动非洲非殖民地化进程B.促进殖民地区的文明开化
C.密切与殖民地联系的纽带D.培养殖民地民主民族意识
2 . 下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作传播的代表性红色歌谣。红色歌谣的创作传播旨在(     
《十送郎当红军歌》植入新词“认清阶级”“坚决杀敌”
《告白军士兵歌》植入新词“穷人不要打穷人”“莫替军阀当炮灰”
《共产党象太阳》“共产党象太阳,财主恶霸瓦上霜,太阳出来霜化尽……”
《游击谣》“天不怕,地不怕,入了游击队,胆子比天大……”
《盼红军》“红军北上白匪来,脱了布鞋穿草鞋……”
《耕田谣》“大家努力开荒田,多种杂粮和蔬菜……”
A.赢得民众对革命的认同和支持B.动员广大民众武装反抗国民党
C.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D.宣传中共文艺创作的革命方向
3 . 道光22年(1842),新任两广总督祁(土贡)惊诧于广东文武官员中“深通韬略者实难其选,已将无员可保”的现状。在向清廷的奏报中提出改科举的建议,希望以多设科目,变更取才标准等方式,同时拓宽人才录用的渠道,鼓励选拔在任官员、军民中有一技之长的专才。这一建议(     
A.严重冲击了科举制度B.表明学堂选官势在必行
C.推动了西学广泛传播D.源于晚清统治危机突显
4 .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家盛行。材料中二人主张反映出(     
人物主张
葛洪“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慧远“是故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变俗投簪者,必待命而顺动,若君亲有疑则退求其志,以俟同悟。”
A.佛教吸收儒学内容逐渐本土化B.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C.佛、道挑战儒学吸收儒学内容D.儒、释、道“三教合归儒”
5 . 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6 . 宋朝陕西蓝田吕氏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的《乡约》部分包含“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4项约文条款和“罚式”“聚会”“主事”等3项制度性条款;《乡仪》部分则包含“宾仪”“吉仪”“嘉仪”“凶仪”等4种乡民日常生活所需遵循的礼节。据此可知该乡约(     
A.推动了律令与乡规民约的逐渐合流B.具备了一定的行政职能
C.意在构建儒家伦理主导的社会秩序D.开启了理学世俗化历程
7 . 《魏书》记载,北魏决定以“魏”为国号,认为“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魏书》中称东晋为“僭伪”,称宋齐梁为“岛夷”,这些称呼(     
A.表明北魏完成了封建化B.意在强调政权的正统性
C.扫清了孝文帝改革阻力D.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复杂
8 . 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初期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其制度优势逐渐减小。而曾在1978年被时代所淘汰的合作经济体制再次登上舞台,农民自发组建了新时代的合作社。这表明(     
A.联产承包制使命已经完成B.生产关系要适时调整
C.合作社制度具有天然优势D.计划经济体制的回归
2023-11-2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9 . 经历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据此可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A.旨在保障贫困人员生活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D.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10 . 按照罗马法,家庭中父有父的身份,子女有子女的身份。家长(家父)对外能代表一家独立行使各种权利,故又称“自权人”。其他处于家父权力之下的人(妻、子女等)称为“他权人”。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注重家族关系的稳定B.成年男性享有公民特权
C.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D.妇女无法拥有政治权利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