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
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
2 . “社会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变社会动乱为“社会和谐”,贯穿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始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张出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指出材料中各学派围绕“社会和谐”提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思想争鸣局面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
A.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
C.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D.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怀素以“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来书写草书,以“澄明静彻”的心境来诠释书法的本义。影响其书法风格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书法技术进步
C.佛教思想传播D.理学思想提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盐铁论》记载,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蹋鞠斗鸡”为乐,百姓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蹋鞠”。下图为考古发掘的汉画像砖蹴鞠图,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信B.历史研究依赖实物史料的发掘
C.画像砖能真实再现历史场景D.文字和实物史料可相互印证
6 . 《尚书》记载,尧以仁政治理国家,以道德教化百姓,在此基础上“协和万邦”;禹通过治理洪水赢得民心,开创了“九州同牧”的社会景象。这反映了
A.以民为本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B.大一统思想具有悠久历史传统
C.儒家仁政思想已经渐入人心D.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