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8年 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经控制东北,7%的土地和 86%的人口,正规军和民 兵共有100万人。国民党军队共 55万人,但被分割包围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沈阳、长春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这反映了(       
A.全国战略决战时机已成熟B.东北地区具备决战条件
C.国民政府忽视东北的地位D.东北地区群众基础良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张海鹏提出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三点原则:第一,不能将其看作传统的农民起义,要关注其鲜明的近代风格;第二,不能全盘否定;第三,注重其推动历史的作用。下列史事符合第一条原则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社会财富B.抗击英法洋枪队执行反帝的任务
C.席卷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D.《资政新篇》提出新社会经济政策
3 .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所生产的青瓷,完全没有花俏装饰,造型简洁典雅(如右图)。但蓝色的产生对空气湿度有严格的要求。“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正是宋徽宗对汝窑天蓝色瓷器的感叹 。这反映出宋代汝窑(       

A.瓷器体现出理性之美B.瓷器烧制技术的高超
C.制瓷业得到政府支持D.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
4 . 邓小平提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上思想蕴含的共同理念是(     
A.和谐发展B.执政为民C.统筹兼顾D.共同富裕
2023-07-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统计,1977年年底全国尚有地主分子279.7万人,富农分子189.5万人,合计469.2万人至1980年年底,全国只剩有地主分子4万余人,富农分子2万余人。1983年7月到1984年10月,国家对最后一批地、富、反、坏分子79260人进行评审摘帽。材料中地主、富农数量的减少和“摘帽”工作的开展,主要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B.“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出
C.党对地、富、反、坏分子的改造D.“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被彻底清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校内各系和研究机构经常举行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辩论会等,会前张贴海报,欢迎师生参加。在报告会结束后,经常留一段时间进行讨论,学生能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质疑,教授之间也可以进行辩论和交锋。这反映了西南联大(     
A.重视培养师生的批判精神B.极端自由散漫的学习环境
C.努力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D.具有浓郁的民主学术氛围
2023-07-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安事变后,经过谈判,蒋介石接受了相关条件,如: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等。这表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彻底粉碎了日本全面侵华企图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D.形成了中共全面抗战路线
2023-07-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给农民的证书,党发放这些证书的共同目的是(     
A.打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基础B.实现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C.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D.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
2023-07-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起,英殖民主义者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渗透,他们除以贸易为先导,以武力为后盾,以发动战争为制胜法宝外,还通过充当保护人,夺取对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统治权。1647年,英国与缅甸签订了《英缅条约》,准予英国人在恒枝岛有永久居留权,可以自由贸易等。1824年,英国迫使荷兰在伦敦签署了《英荷条约》,荷兰彻底放弃了占有新加坡的愿望。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还在非洲从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工业城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靠奴隶贸易繁荣起来的。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随着欧洲帝国主义争夺和瓜分非洲的加剧,英国的政策也转向以力图夺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为目标。

——摘编自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二19世纪,“英国商人在印度发现了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英国的商业资本可以轻易地取得支配地位”。而美国处于欧洲利益的边远地带,对于英国的核心利益即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毫无染指之意,其在美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殖民扩张政策并没有直接损害到英国的利益。19 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帝国在与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竞争中巳处于不利地位,英国的经济实力优势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地位不断被动摇。同时,美国民族主义精神中的“盎格鲁一撒克森”种族优越性也是英、美能够携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素,“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家庭纠纷,但总会站在一起主宰世界”。

——摘编自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探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殖民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美国殖民扩张行为不断妥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考古学上的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时期(公元前4300~前3500年,军事民主制时期)就巳开始出现城市,这些城市始建于国家产生前,如乌鲁克。及至“苏美尔初史时期”(公元前3500~前2700年),伴随着阶级分化,城市成为结合周围若干城镇、农业地区而形成的国家的中心。在苏美尔,这种以城市为主要基础和单位的国家相继产生了许多,如乌鲁克、乌尔、乌玛、基什、拉阿什等数十个,史学界一般称其为“苏美尔城市国家”或“苏美尔城邦"。苏美尔城邦时期,军事民主制的机构发展为国家的政治机构,即军事首领演化为城邦首领,氏族长老会演化为贵族会议,氏族部落成员参加的民众会议演化为公民男子战士会议(也称人民大会)。这三个机构的力量对比对城邦的政权组织形式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张志民、张淑君《试论“苏美尔初史时期”城邦政体》

材料二自13世纪后半叶开始,意大利商人除了继续扩展翻越阿尔卑斯山至法国和南德意志的陆上商路外,又不断开发经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和英吉利海峡至英国和尼德兰等地的海上商路。于是,水陆商路几乎遍布了整个西欧地区,在多瑙河、莱茵河流域乃至西班牙和荚格兰各处,凡水陆交通要道口都出现了城市。……一些城市的发展得不到皇帝多少实际的支持,它们的独立性显得尤为突出一一不仅是相对独立于封建领主,也相对地独立于国家权威。它们维护自治权的手段主要是组建城市联盟,联合抗拒封建割据状态下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势力。

——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3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发展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