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在二战后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是一种以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为核心,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协定等国际条约体系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治理模式。

历史时期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
19491978中国基本被排除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外
19782001中国放弃“旁观者”的身份,开始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加入各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学习和适应各种机制及规则。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合法席位。
20012008中国以“开放”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战略,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主要表现为国际规则的国内化,以对接国际规则。
2008年至今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格局的变化,传统大国力量相对下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从国际体系的边缘走向舞台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
2023-01-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世界各区域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0年的中美洲。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

——【美】希林顿著,赵俊译《非洲史》

材料二   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部分地区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2.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教皇子午线”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2-05-05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