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在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孙中山学习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对军校的各项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从而保证了党的主义、方针、政策得以在军校贯彻落实。与之相配合,孙中山还在军校中设政治部负责全校的政治教育与训练,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的设立(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有利于新型革命军队的建设
C.保证了北伐战争的最后胜利D.体现了孙中山走苏俄道路的设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从历史上看,现代化进程发端于18世纪的英国等西欧国家,随后扩展到北美地区,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潮流。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为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也做过很多努力,但在当时主客观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为此,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规划。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脚步,现代化改变了国家落后的面貌,推动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是对西方现代化的重大超越,有着改造现代社会弊病的更高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现代形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摘编自中宣部理论局《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以“中国(或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它滥觞于魏晋北朝、隋朝、唐初以及金初短期出现过的“行台省”。元初的行省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行省制度基本定型,行省也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作为从中书省“分”出去“治外”的机构,因而获得了与中书省一样相应集中的权力。总体而言,随着统一战争的进行,元朝的行省也从北方推广到南方,且在南方体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就中央与各行省的关系而言,我们很少看到双方发生权力冲突的材料,相反更常见的却是中央责令各行省充分发挥自主权。元朝行省主要由蒙古、色目官员掌握权力,这些人更多地是元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忠实维护者,很难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代表。因为这些人几乎全都属于皇帝(大汗)的世仆家臣,皇帝可以比较放心地对他们“委任责成”。元朝统治的民族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省主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行事,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而不会走向中央的对立面。

——摘自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材料二:罗马帝国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管理体制,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帝国的建立不但可以得到更多的领土和人力资源,而且还能获取更大的财政收入。韦斯帕芗元首时期(69—79年在位),仅埃及一地上缴的税收就超过了奥古斯都时期(公元前27一公元14年在位)罗马国库一年税收的总和。行省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帝国时代,恺撒、奥古斯都对行省的治理加以改革和监督。比如,授予行省的居民罗马公民权,有了公民权可以上诉,总督就不能随便制裁行省的居民…另外,皇帝经常到各个行省去巡视。罗马人还采用其他的一些办法,致力于将其文化输出到行省,让行省接受罗马的文化,即我们通常说的罗马化。罗马扩张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公民权是相对开放的。那些被征服地区的上层,或者是有些没有被征服地区的上层阶级移居罗马,成为罗马的公民。罗马的公民权相对开放,能够吸收很多的外人,但也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

——摘自晏绍祥《古代世界文明的扩张与帝国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说明元代行省“不会走向中央对立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行省制度对罗马历史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马行省制度和元朝行省制度的不同。
2024-01-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5 . 近代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出现一些新变化,如个体家庭开始使用近代机器工业提供的拉梭机、铁轮机和手织提花机进行纺织,为近代火柴业的生产提供糊盒、装盒等服务。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家庭手工业(     
A.制约着现代工业的发展B.突破了家庭生产的规模
C.诱导了民族工业的产生D.融入了世界工业化大潮
6 . 隋代“京兆(长安城)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安定(甘肃中部)、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眭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材料反映(     
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B.少数民族放弃了传统
C.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D.汉胡杂居,农牧兼营
2023-10-21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限关”的同时,清朝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一系列政策。如1684年开海,施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不存在“闭关锁国”政策
B.明清时期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中心
C.清朝统治者主动参与当时经济全球化贸易
D.对外政策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8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围绕着“义”的含义,纷纷表达了各自观点。读下表四则材料都认为“义”的功用在于(     
观点出处
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庄子•天地》
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又者,分此者也。《荀子・君子》
又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荀子・君子》
又者,正也……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墨子・天志下》
A.培育平等互利的人生态度B.消弭亲疏尊卑贵贱的差别
C.构建合理有序的社会秩序D.丰富传统主流思想的内涵
2023-07-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80年,英国工厂中纺纱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英国的工厂仍拥有全球机械化纱锭数的2/3,欧洲和美国大片地区都依赖可预测的底价棉花供应。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8世纪末美国诞生,宪法对奴隶制的维护,使美国的种植园主有着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资本供应和无与伦此的政治权力。奴隶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动员大量劳动力,而且催生了一种以暴力监管和无休止的剥削为特征的体制,这在劳动密集型工作中和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一样重要,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或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或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棉花种植,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在美棉引进中,民国政府居功至伟。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国内的纺织业对棉花需求猛增。1927年1931年间,外棉平均每年输入量为2.22亿斤以上,由此带来的成本提高,利权外溢等后果,妨碍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倾向于用少量金钱,从美国引进适合中国的新品种脱里斯棉,进行本地栽种。1931年9月,实业部向河北实业厅下达农字第八六二号训令,今其设场试验。中央决策很快以地方农业管理部门训令的方式,下达到各县区。面对脱里斯棉引进以来所出现的品种退化的现象,1931年,河北省立农事第三试验场由美国购入新脱里斯种和金氏棉进行试种并推广。1931年,河北美棉种植种植面积达118万余亩,总产量也升至1.35亿斤。自1937年起,河北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美棉栽培宣传推广活动。1935年中央设立棉业改进所,其宗旨是担任各该省之棉作改良及推广事宜。作为分支机构的河北棉产改进所不久成立。与养蜂,养猪、园艺等事业的昙花一现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其的引进和栽培一直贯穿于河北外来物种引进工作的始终,我抗战爆发后,引进工作被迫停止。但战后的各届政府始终将河北棉业的复兴和发展寄托于美棉栽培的普及之上,河北之所以成为如今的农业大省,与早期美棉的大规模引入和大面积栽培是息息相关的。

——摘自王晨《全面抗战前(1912-1937)河北外来物种引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北引入美棉的特点。
2023-07-10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50年10月15日民主德国进行选举,在某电台的报道中,用“德国苏占区”来表示民主德国;用“所谓的人民选举”来表示这次选举,用“苏联批准的报纸”来表示民主德国的报刊。在“区域工作日”和“与柏林交谈区”栏目中,苏联扮演着民主德国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民主德国人民的“伙伴和同盟”的角色。该电台的宣传(     

A.使德国逐步摆脱战败国的国际形象B.凸显了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政治影响
C.渗透了东西方阵营冷战对立的思维D.有助于民主德国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2023-07-10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