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51年11月,中央军委整编工作会议就海军建设计划做出的决定指出:一要缩小,二要推迟。会后,海军将三年计划改为《海军五年建设计划》,并大大减少了购置舰艇、飞机等装备的数量,缩小了部队基础建设规模。这些举措(     
A.折射出国际斗争局势的严峻B.旨在为“一五”计划积累资金
C.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体现出我国自造舰艇的决心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1861年,由汉口港出口的茶叶为8万担,到第二年猛增至21.6万担,以后逐年增加。10年后,每年出口达200万担以上。这期间中国出口的茶叶占了世界茶叶市场的86%,而由汉口输出的茶叶占国内茶叶出口的60%。由此可见汉口(     
A.所植茶叶受到了国际欢迎B.社会环境长期和平安定
C.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D.民族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迄今为止,公认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的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比西亚赫梯人的人工冶铁要晚了1000多年。战国时期冶铁业一般只能冶铸农具和少数手工工具,锻制兵器还比较少。西汉以来,钢铁冶炼行业不仅能生产铁制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还能大批量生产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如灯、釜、炉、剪等。罗马帝国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曾说“在所有的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鉴于铁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历代王朝多直接控制钢铁冶炼,17世纪以前,中国至少有10项冶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李绍强《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

材料二   洋务运动后期,一些洋务派督抚开始在自己主政区域建立钢铁企业。1871年,福州船政局所属铁厂首先采用新的钢铁加工技术:安装吊车,铸造大型汽缸;购置3吨汽锤,锻造大车轴;建立轧钢厂,轧制15毫米以下的造船钢板和6120毫米圆钢、方铁。1890年,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成中国第一座3吨炼钢平炉,后又建成了一座15吨炼钢平炉。同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这是中国也是远东第一座近代钢铁联合企业。1896年汉阳铁厂招股200万两白银,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从18711895年,全国钢铁最高年产量,铁没能超过50万吨,钢没能超过10万吨。

——摘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但广大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困难,凭着钢铁意志创造了钢铁业发展的奇迹。在苏联援助下,我国相继恢复和新建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按照中央政府的计划构建起“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三大是建设鞍钢、武钢、包钢三个大型钢铁基地;五中是扩建、新建五个中型钢铁企业,即扩建太钢、重钢、马钢、石景山钢铁厂,新建湘钢;十八小是新建十八个小型钢厂,即邯钢、济钢、临钢、新余、南钢、柳钢、广钢、三明、合钢、长特、新疆八一、杭钢、鄂钢、连钢、安钢、兰钢、贵钢、通钢。到1956年,新中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31.6%,到1957年达到了535万吨。

——摘编自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钢铁冶炼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洋务钢铁企业的发展不同于古代钢铁冶炼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的圈地运动期间,几乎所有农业技术的进步都是在已圈占的或正在圈占的土地上取得的,土地圈占是资本主义方式的土地改革。耕地在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很快。据估计,在1750-1800年之间农业单产提高了1/3。由于农业改良,1760-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等措施。所有这些农业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即形成了所谓的农业革命。农业发展不仅使英国首次摆脱了周期性饥荒对经济发展的困扰,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而且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张彦虎靳乐山《从英国圈地运动看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摸农业技术的底。搞农业不学技术不行了。”1959年,毛泽东在一篇《党内通信》中写道:实现农业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决议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作出了更加清晰的表述:“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1958年12月,毛泽东根据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总结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八字宪法”,即以深耕为中心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农业增产的技术手段上的偏颇。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校并开设了实用型农技课程,加上农村工业提供的实用技能培训以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面向乡村的科技知识推广等。

——摘编自石培玲周雨琳《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业技术发展基本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发展农业科技的基本思想,并分析中国与英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同之处。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美国跨国公司在利润驱使下建立的全球产业链覆盖了农业、电子等诸多行业。比如美国影视产业的全球产业链,以好莱坞制作的“007”系列电影为例,该影片的创意来自英国,资金来自日本,片中影星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影片由澳大利亚公司制作,并在全球同步发行。这一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分工(       
A.消除了南北经济发展差异B.强化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C.提升了经济全球化的水平D.增强了美国的国际分工优势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魏晋南朝时期,男性以及女性服饰基本呈现大袖轻衫之态。褒衣博带、上俭下丰、仙气飘逸。这一特有的服饰形象说明当时(       
A.黄老思想较为盛行B.民众对自然的向往
C.社会道德信仰垮塌D.士族门阀势力式微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为维新派部分代表人物的主张。这些主张(       
人物主张
严复“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谭嗣同“君”的产生应是由民“共举”,如有违民意,民可“共废之”
梁启超中国欲锻造人民爱国的“国魂”,必须首先要“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
A.利于推动民众对现代国家的认同B.为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C.旨在宣传变法改革挽救民族危机D.表明君主立宪时机成熟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8 .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并不存在一部专门涉及海运和海上贸易的法律,但罗马人凭借其法律技术来对海商领域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通过对习惯的编纂和法学家的论证与解释来扩充个案决疑的空间。这说明罗马法(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B.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C.内容侧重私法且灵活有效D.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郧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宗。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华工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其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南朝、明清、晚清等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进行评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印者,信也”。方寸大小却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如,古代私印通常用作“祈祥厌胜之配饰”,战国、秦汉时人们就会择言语制成印章,汉代曾流行在正月卯日佩带刚卯、严卯双印以避邪痛的风俗。

——摘编自沙孟海《印学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印章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功能或价值不少于三种,且不得与材料中的“祈祥厌胜之配饰”重复,分别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