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42 道试题
1 . 清代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中有不少故事都有“弃儒从商”的情节,例如《黄英》一篇中,借黄英姐弟,蒲松龄构建了一种外具商才,内秉士魂,既能治生应对现实,又具风姿雅韵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观念。这可以佐证清代(     
A.社会阶层逐渐被打破B.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价值取向
C.社会流动性明显增强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2 . 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不准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绘藻井……庶民庐舍,不许于宅前后多占地、相亭馆、开池塘……不许过三间”;而到了嘉靖以后,陕西、豫北等或绅或商的住宅多为多开间尤其是五开间,并成为这些地区民居基本形制。这表明(     
A.奢靡之风影响社会风尚B.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度降低
C.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提升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抗战爆发后,民主党派为坚持团结抗战和实现民主宪政而斗争。抗战初期,他们依附于国民党,因为他们希望国民党能率领全国人民抗战。几年的抗战,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权利的真正捍卫者。民主党派认识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共产党(     
A.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成功维护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坚持井冈山斗争道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竞大党形象塑造和演绎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也是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已深深熔铸于百年波澜壮闭的历史图景之中。

——据屠静芬等《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多维历史审视》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历史形象”的定义和阐释。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则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形象”,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的“历史形象”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选择材料角度,亦可自拟角度,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5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形成了统一的知识传播媒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认同“龙”“长城”“长江”“黄河”等文化和地理标志。这些文化载体(     
A.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C.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朝初期,统治者采取宽松休养的政策,各行各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商业的作用得到肯定。然而科举名额并未随着人口数量增长而增加,“弃儒就贾”“弃文从商”现象频生。各家学派的思想学说日渐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植于百姓心中的固有的“士、农、工、商”观念发生转变。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中对四民关系提出了新的论断:“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早在王阳明从“格物致知”转向心学之初,他就认为良知存于每个人的心中。经过在贵阳传道、讲学等活动,王阳明进一步认为,人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质,“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为建立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王阳明强调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重视个体的社会地位,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摘编自冯瑜《王阳明商人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阳明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阳明的社会伦理思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许多城市妇女走出家庭,成为与农业相脱离的手工作坊主、雇工或女使。如(贾易)“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氏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九市馆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是宋朝城市妇女从事商业活动的真实写照。她们大多是沿街、上门叫卖的小商贩,或是开中小店铺的店主。城市中还有很多依靠文化与技艺谋生的妇女,《齐东野语》就记载了一位精艺绝妙的女医邢氏。宋朝时期的酒楼上已有一些受雇为酒客斟酒换汤的妇女,还有一种临时受雇的妇女,类似于现代的钟点工。

——摘编自郭宏荣《宋朝市民阶层妇女研究》

材料二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最佳方式并不是进工厂,而是做女佣。以晚清的广州为例,社会对女佣需求量很大,女佣则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她们受雇从事的家务劳动均是以往乡间家务劳动的自然延伸,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且广州地区妇女无缠足陋习,亦不忌讳抛头露面。这时的女佣,与之前的女佣已有本质区别,她们与东家建立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没有或者基本上不存在人身依附与从属关系,成为与女工一样的职业女性,有“广州梳佣”等专门称谓。|当地竹枝词写道:“梳佣光洁小环妖,短短衣装窄窄腰。娜步湛华园外过,花香人影共娇娆。”她们的装束较为时髦,其衣饰装扮甚至被一些大家闺秀仿效。

——摘编自夏坤《晚清广州女佣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基本权益,纵深推进对不合理的婚丧嫁娶习俗、不平等的性别观念的整顿(整治),基层女性不仅摆脱了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限制,而且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发展可能性。

——摘编自彭杨扬《重视基层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后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晚清广州女佣与宋代职业女性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广州女佣群体兴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女性职业选择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认识。
8 . 下表为2008年至2019年德国住房成本经济负担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的德国(       
项目2008年2010年2013年2016年2019年
无负担人口总体情况16.4%23.2%22.4%28.9%30.9%
处于贫困线人口情况12.1%17.9%17.5%21.5%25.0%
有一些负担人口总体情况59.8%58.6%59.5%57.6%57.0%
处于贫困线人口情况51.7%51.4%52.4%53.3%53.2%
负担较重人口总体情况23.8%18.2%18.2%13.5%12.2%
处于贫困线人口情况36.2%30.7%30.1%25.2%21.8%
注:“负担较重”表示住房成本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无负担”为低于10%,“有一些负担”则居于二者之间。“贫困线”按照德国平均收入中位数的60%划定。
A.中等收入群体趋于缩小B.房产市场供给基本饱和
C.公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D.民生保障力度有所增强
9 . 1501——1506年这六年中,从北非亚历山大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仅为1496—1498年这三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六年时间里从西亚贝鲁特港运至威尼斯的香料总重量不及1496—1498年这三年的六分之一。这集中反映了(       
A.“大航海”的时代背景B.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C.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D.三角贸易的消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王安石曾在《临津》一诗里写道,“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自绿衣(唐朝时,新科进士例赐绿袍)郎”,而这首诗的末句在流传中很快变成了“红裙争看绿衣郎”。这一现象折射出宋代(       
A.积贫积弱的消极心理B.科举竞争的空前激烈
C.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D.格物穷理的理学思维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