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87 道试题
1 . 1925年,墨西哥作家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发表《宇宙种族》,提出:“世界各种族日益趋向相互融合,直至形成一种新人类,它的构成将集现存各民族之大成。”他认为未来的种族将是融合各种族血液的“宇宙种族”,因而也将是一种最崇尚友爱,最具有普遍性的种族。这一观点(     
A.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B.反映了墨西哥革命的曲折
C.基于美洲族群结构的变化D.预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图景
2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形成了统一的知识传播媒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认同“龙”“长城”“长江”“黄河”等文化和地理标志。这些文化载体(     
A.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C.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知识就是力量”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要培养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社会角色,就必须根据儿童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此外,他还认为人拥有一个先天的善良本性,但因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善良本性逐渐被“污染”,因此要尽可能杜绝外力对儿童的影响,不让任何外在的情感和观念得以传播,以影响儿童的自然成长。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角色”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他还指出人不拥有任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先验本性,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理想教育场所的选择应自觉地融入现实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此外,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千年的漫长历史,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既塑造出中华民族辉煌的陆地文明,也孕育了悠久的海洋文明。尽管在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内陆理念逐渐确立了在国家战略中的主流位置,但是不能以此判断中国对海洋无欲无求,也不能因而忽略昔日尤其是汉唐宋明的“海洋强国”地位。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直至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从而发生了海洋经略的历史“断档”,这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等层面都存在着特殊性逻辑。

——摘编自刘笑阳《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一个国家,它若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十分之高。建立起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上军事力量,拥有适当位置的殖民地是在海外支撑这个国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成功的殖民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商贸与海上霸权的影响,在本质上依赖于国民性格,因为当它们自然地起源于自身时,这些殖民地才能最好地成长。一个完全与其民众的自然根基相协调的政府政策将会在各个方面最为成功地促进其成长。英国较少在陆上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努力成为海上霸主,凭控制海洋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确保国家的胜利。

——摘编自马汉《海上权力要素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是“海洋强国”的表现,并分析明清海洋经略“断档”的特殊性逻辑。
(2)根据材料二马汉所述影响海权的要素,分析英国长期掌控世界海上霸权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出建议。
2024-04-28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恩格斯认为,1689年,英国议会把“‘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地主家庭,其条件是充分照顾金融的、工业的和商业的中等阶级的经济利益”。在恩格斯看来,此时的英国议会(       
A.具有明显的政治妥协特征B.满足了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C.体现了民主发展的渐进性D.为资产阶级掌权奠定了基础
6 . 20世纪初,英美烟公司旗下的“海盗牌”香烟进入中国后更名为“老刀牌”,画片中海盗手里的大刀也改成了优雅的弯刀(如图1)。此后,该品牌还出了仕女(如图2)、孙悟空等画片的香烟,并印刻不同的处世哲学,如:只要用心读何愁书不熟、田家自有乐等。这反映出当时(       

图1

图2
A.实业救国思想成为国人共识B.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向
C.中华传统文化深受西方喜爱D.西方商品促销方式的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2年年初,列宁要求参加西方主导的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字样,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这表明,此时苏俄(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B.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
C.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束缚
8 . 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下诏,“夏旱,禁酤(买卖)酒”。汉和帝永元十六年(92年),“诏兖、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伤稼,禁酤酒”。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年)下诏,“以旱蝗饥馑,禁郡国不得卖酒,祠祀裁足”。据此可知,三则诏令的意图是(       
A.节约粮食,应对灾害B.赈济灾民,规范商业
C.改良风尚,稳定秩序D.减轻赋税,收拢民心
2024-04-17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阿拉伯帝国规定,非穆斯林只要接受伊斯兰教的统治,缴纳特别的赋税,不在穆斯林中传教,他们的宗教团体就可以在阿拉伯帝国生活。在阿拉伯帝国的很多地方,非穆斯林的人数甚至比穆斯林还要多。这一举措(     
A.有利于帝国社会秩序的稳定B.改变了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
C.提高了非穆斯林的社会地位D.旨在扩大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10 . 1951年,徐悲鸿借用北宋欧阳修边塞诗《寄秦州田元均》中的诗句“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乐耕耘”创作了绘画作品《九州无事乐耕耘》(图),并将其赠予出席某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作者意在(     )

                                     图6

A.呼吁珍惜和平的生活B.颂扬社会主义制度
C.肯定农业合作化运动D.号召重视农业生产
2024-04-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