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非利加各国皆在海滨,其内地系沙漠游牧之地。东北曰麦西,或埃及多地也在红海之边。中间所流之河,称曰尼罗,自南之北,每年一次涨溢,以沃田土,若灌粪培植。但河水不至之处,则沙确而已,是以近河人户杂居,但离此不远即无人之地。麦西国自古有名,于商朝年间,国家兴盛,所筑之塔高大尚存,其坟塚如殿,及于今日,有人不远万里以观此古迹。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自文化观之,若科学、若美术、若文学、若工艺,实为世界文明之先河,欧美近日之文明无不胚胎于此。而自历史上考之,亦为建国最古、开化最先之国。徒以政治不良,有形式而无精神,遂以招外患而致颠覆”“……且夫埃及亦尝变法矣,一切政治、法律、教育、工商无不取法于欧西,宜若可以富强者,乃不惟富强未得见,而转以速其贫弱之运。岂今欧西文化固迁地弗良欤?抑不揣本而末,是齐削足适履以致自僵也。呜呼,由前之说,知古代文化之未足自多,由后之说,知外人文化之未可貌袭。”

——摘自张诚诚《埃及略说》(1915年)

材料三   1957年,纳忠发表《埃及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斗争与民族觉醒》。

1957年,郑道传发表《纳赛尔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1978年末,世界古代史学者召开座谈会,商讨包括埃及学在内的空白学科建设问题。

1979年,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纲》出版,刘文鹏参加了古代埃及史的写作。

1985年起,东北师范大学聘请联邦德国、美国的专家讲授埃及学课程。

1988年,我国学者刘文鹏出席第五届国际埃及学大会,作了《论古埃及的早期城市和城市国家》的发言。

1991年,我国成立了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国内四所高校招收了埃及学博士、硕士研究生。

1992年,刘文鹏考察了古埃及涅迦达文化Ⅱ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并撰写了有关论文。

1993年,刘文鹏撰写《法老埃及的专制主义》。

1995年,李长林等撰写《国人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早期研究》。

2003年,复旦大学建立了埃及研究中心。

—摘编自高伟《中国埃及学研究综述》

(1)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对古代埃及论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埃及史研究的特点。
(3)如果让你写一篇有关埃及历史的小论文,请你拟出一份写作提纲。(结合材料,层次清楚,符合史实,限定50字之内)
2024-04-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对中华传统“人文化成”的美育观念有着深刻的洞见和精辟概括,他说:“圣人作乐以养性情,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其体用功效,广大深知如此,今皆不复见矣,可胜叹哉!”这明确表达了朱熹美育教育的三个诉求:“以养性情”即“养心”、“育人材”即“成人”、“事神祇,和上下”即“厚风俗”。

     ——据赵贤迪《朱熹:养心,成人,厚风俗》

材料二   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后世研究者广泛认为,达·芬奇的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据张冲《达·芬奇美育思想探析》等

材料三   1896年,梁启超在其著作《学校总论》中提出:“世界之运,由乱而治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在他看来,“美育要尽量发挥情感的真善关,而且要淘汰邪恶与奸丑。进而推之,美育的真谛是国民在道德法律、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等上必有一种独立的精神。”

       ——据邱嵘《梁启超美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以朱熹、达·芬奇、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相似之处,阐释美育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运用史实说明达·芬奇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与朱熹美育思想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社会原因。
2023-03-23更新 | 311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等两地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袁崇焕(1584-1630年)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

——摘自明代张岱《石匮书后集》

材料二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摘自乾隆帝《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材料三   若吾粤袁督师之丧于谗间也,天下震动,鬼神号泣,明社遂屋,余祸烈烈,波荡至今。呜呼,天下才臣名》么矣,谗死亦至伙,而恻恻于人心,震惕于敌国,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一姓之存亡,实以一身之生命关中国之全局。假若间不行而能尽其才,明或不亡。

——摘自康有为《袁督师遗集序》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袁崇焕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摘选自史书所载汉武帝时期的若干史事。   

相关人物史事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
董仲舒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日磾)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邻人也,后徙金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奏状,诏征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据《汉书》等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就汉武帝统治的某一典型特征进行概述,并根据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特征概况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