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4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在他的《论永久和平》中提出了一个消除战争、保障各国人民永久和平的方案。这一方案包括六项预备条款和三项正式条款。

康德提出的永久和平的方案

预备条款任何和平条约在签订时不应有引发战争的隐蔽的可能性,否则这一条约就不应被认为是和平条约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继承、交换、买卖或让与等手段侵吞一个独立国家,而不论这个独立国家是大还是小
以自由公民自己组织的民兵取代常备军,以达到逐渐完全废止常备军的目的
国债不得用于国家对外事务
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都不应受到他国的强行干预
相互交战的国家不得采用诸如雇佣暗杀投毒者、违反投降条件、煽动敌国叛乱等敌对行为,这些行为会使在未来和平条件下建立相互信任成为泡影
正式条款每个国家都应该是共和政体
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
任何来到其他国土的陌生人都应受到尊重,这是世界公民法所保证的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德倡导的“永久和平”思想。
2024-04-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工作重心的转移,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百万大裁军”自上而下有组织地进行,中国的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人民军队精简整编的过程中,全军开展了积极的政治工作,使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1978年以来,人民解放军掀起了历史上空前的训练热潮和科技大练兵的高潮,并且加强了部队的文化教育。随着国防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逐步实现了常规武器精良化,有限的战略核威慑更加有效和精干。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了13部军事法,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数以百计的军事法规、千余件军事规章,有力地推动了依法治军方针的贯彻落实。人民军队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一大批军事设施改为民用,并直接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百万大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4-04-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当代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曾说:“文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故事。”换言之;文学是有传统的:一个时代的文学,是它前面一个时代文学的继续。表是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几部著作。

时间作品大致内容
公元前5世纪埃斯库罗斯《波斯人》颂扬了希腊人的爱国热情,抨击了波斯王朝的专制,波斯王朝之所以失败,主要在于神,尤其是宙斯对他们的惩罚
16 世纪 拉伯雷《巨人传》借用法国民间传说中巨人的名字,让他们在书中成为全知全能、具有大智大勇的巨人国王,使他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达到高度发展水平的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的“人”
17世纪斯卡龙《滑稽小说》描写一个剧团在流动演出过程中的经历,以史诗书写英雄人物的宏大规模和气势,以沙龙小说刻画贵族风雅生活的笔调,描写日常生活里打架斗殴等小事

——摘编自李赋宁著《欧洲文学史》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后,市镇在全国范围内大批兴起。广东的佛山镇到明中叶户数过万家,居民大都从事冶铁业,其铁制品远销到国内外市场,成为南方一大镇。江苏的震泽镇、盛泽镇都是因为丝织业的发达而成为丝织业市镇。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采用了拥有自由雇佣劳动者的作坊或工场。……吴江的八斥、严墓等县市旅店、酒馆等服务业发达,“其城内及四门之外皆市廛,圜闺商贾辐辏,货物腾涌”。……上海在宋时才称镇,至明时成为东南交通重镇,人口增至十几万,“襟海带口,舟车辏集”。浙江的乌镇,“当商贾之航,闽粤而漕江浙者,亦咽喉于此。人烟辐辏,环带数千家”。……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反映了乡村逐步都市化的进程,因而市镇作为城乡间的中介和过渡地带,具有显著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方如金、赵瑶丹《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黄河三角洲,市镇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黄河沿岸的齐东、惠民、青城、滨县、蒲台等县因得航运之利,市镇发展就比较迅速。1904 年胶济铁路通车后,周村的商业功能逐渐被新发展起来的济南、张店等地取代。……近代以来,洋油、洋布等廉价产品的大量输入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农民为了获取这些商品,就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农产品来获得资金。且产品开始向国外和国内其他区域输出,输出的品种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大豆、烟叶等种植面积扩大,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也出现商品化的趋势,如惠民县有72%的小麦用于出售。

——摘编自王爱民、李靖莉《民国前期黄河三角洲地区市镇的发育》

材料三   1979年以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1978—201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7%~18%之间,发展到51.27%。1978—2018年,全国城市由193 个增加到672个,建制镇由2176 个发展到21297个,且建成全国特色小(城)镇403 个,运动休闲特色小(城)镇有62个,国家森林小(城)镇有50个。1981—2017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从7438平方公里增加到56 225平方公里。1988—2017 年,全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由7 025 亿元,增加至52.1 万亿元,占全国的63.0%;全国城市道路面积达78.9亿平方米,供水管道达79.7万公里,供气管道达11716 公里。

——摘编自《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发展阔步前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南方市镇的主要类型,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前期黄河三角洲地区市镇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快速阶段的表现。
2024-04-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毛泽东认为,中苏两国的关系应固定在一个条约之上,首先包含友好合作,其目的是防止日本及其同盟国之再起及巩固两国的友谊。斯大林表示,为着这一目的,两国应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外交上建立合作关系。据此可推知,该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国际地位开始缓慢回升B.从法律上确定了新中国外交方针
C.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D.助推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的实践
2024-04-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恩格斯认为,1689年,英国议会把“‘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地主家庭,其条件是充分照顾金融的、工业的和商业的中等阶级的经济利益”。在恩格斯看来,此时的英国议会(       
A.具有明显的政治妥协特征B.满足了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C.体现了民主发展的渐进性D.为资产阶级掌权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1991年10月到12月,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北京主持了11次未做公开报道的系列座谈会,集中讨论三个题目: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现状;讨论世界局势的演变及其教训;讨论如何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讨论这三个题目旨在(     
A.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B.力图发展经济减少苏东剧变的影响
C.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D.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8 . 下图为20 世纪20年代出版的杨柳青年画《喜庆大来》。该画描绘的是,年终岁末一富户公子衣锦还乡的“盛况”:他驾着福特T型硬顶轿车归至府门外,车内装满元宝,正在由三名儿童从车上搬下运送回府。由此可知,该年画(     

A.说明汽车得到广泛应用B.折射出交通的立体化趋势
C.迎合了民众的审美情趣D.体现社会生活的全盘西化
2024-04-24更新 | 49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进程的多元性的内涵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持全球史观的史学家们注重研究历史发展的空间维度的横向改变,他们认为,历史就是世界一体化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向全球辐射扩散的过程。由分散到整体最能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但是,世界的碎裂同样也是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庞大帝国的解体释放出来的政治能量而弹射出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殖民主义的瓦解引发的第三世界运动导致了众多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了社会形态转型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发展道路;民族矛盾、文化隔阂、宗教对立、文明冲突,形成了巨大的裂变张力。

人类历史是在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秩序和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这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请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整合与碎裂”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0 . 明初学者的笔下,“华夏”一词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魏校“我太祖再造华夏”
黄珣“皇明之兴,高皇帝以神灵睿圣,不阶尺土而统一海宇,再造华夏”
胡应麟“元都平,四海清,鬼神受职,万方庭列。大藩置神京,汛扫风烟,混一区寓,再造华夏开文明”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扩大
C.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强化D.具有革故鼎新的政治寓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