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42 道试题
1 . 据《汉书》记载,中央遣使巡行始于汉武帝。《武帝纪》载,“巡行”为“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元帝纪》载,“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成帝纪》载,“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据此判断,汉代的遣使巡行制度(     
A.有效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促使行政机构的设置日趋合理
C.客观上利于推动儒学思想的社会化D.增强了监察官员职权的独立性
2024-05-2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孔子认为,人能自觉地坚持和贯彻道德原则,“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孟子指出,发明天赋的善性就是人之“本心”,“尽心”“知性”即是“知天”;“存心”“养性”即在“事天”。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重建贵贱有序社会的理想B.儒学思想家主体意识的觉醒
C.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D.民本思想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2024-05-23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的圈地运动期间,几乎所有农业技术的进步都是在已圈占的或正在圈占的土地上取得的,土地圈占是资本主义方式的土地改革。耕地在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很快。据估计,在1750-1800年之间农业单产提高了1/3。由于农业改良,1760-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等措施。所有这些农业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即形成了所谓的农业革命。农业发展不仅使英国首次摆脱了周期性饥荒对经济发展的困扰,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而且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张彦虎靳乐山《从英国圈地运动看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摸农业技术的底。搞农业不学技术不行了。”1959年,毛泽东在一篇《党内通信》中写道:实现农业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决议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作出了更加清晰的表述:“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1958年12月,毛泽东根据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总结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八字宪法”,即以深耕为中心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农业增产的技术手段上的偏颇。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校并开设了实用型农技课程,加上农村工业提供的实用技能培训以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面向乡村的科技知识推广等。

——摘编自石培玲周雨琳《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业技术发展基本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发展农业科技的基本思想,并分析中国与英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同之处。
2024-05-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美国跨国公司在利润驱使下建立的全球产业链覆盖了农业、电子等诸多行业。比如美国影视产业的全球产业链,以好莱坞制作的“007”系列电影为例,该影片的创意来自英国,资金来自日本,片中影星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影片由澳大利亚公司制作,并在全球同步发行。这一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分工(       
A.消除了南北经济发展差异B.强化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C.提升了经济全球化的水平D.增强了美国的国际分工优势
2024-05-2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魏晋南朝时期,男性以及女性服饰基本呈现大袖轻衫之态。褒衣博带、上俭下丰、仙气飘逸。这一特有的服饰形象说明当时(       
A.黄老思想较为盛行B.民众对自然的向往
C.社会道德信仰垮塌D.士族门阀势力式微
2024-05-2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为维新派部分代表人物的主张。这些主张(       
人物主张
严复“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谭嗣同“君”的产生应是由民“共举”,如有违民意,民可“共废之”
梁启超中国欲锻造人民爱国的“国魂”,必须首先要“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
A.利于推动民众对现代国家的认同B.为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C.旨在宣传变法改革挽救民族危机D.表明君主立宪时机成熟
2024-05-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历史
7 .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并不存在一部专门涉及海运和海上贸易的法律,但罗马人凭借其法律技术来对海商领域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通过对习惯的编纂和法学家的论证与解释来扩充个案决疑的空间。这说明罗马法(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B.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C.内容侧重私法且灵活有效D.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印者,信也”。方寸大小却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如,古代私印通常用作“祈祥厌胜之配饰”,战国、秦汉时人们就会择言语制成印章,汉代曾流行在正月卯日佩带刚卯、严卯双印以避邪痛的风俗。

——摘编自沙孟海《印学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印章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功能或价值不少于三种,且不得与材料中的“祈祥厌胜之配饰”重复,分别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16世纪的西班牙法学家维多里亚认为、海洋、河流、港口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应对任何国家开放,鱼类、珍珠和黄金皆可由先占者自共同所有的河流、海洋中获取。这一观点(       
A.尊重了民族国家的主权B.意在维护西班牙的海外利益
C.蕴含着自由贸易的主张D.打击了荷兰的海外殖民霸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旨意,惟太史公能之”。如《李斯列传》开篇,李斯对比厕中与仓中之鼠后大发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刻画出他热衷富贵、狡诈自私、阿顺苟合的卑劣人格。对于李斯的非凡政治才干和显赫政绩——二十年间完成了几代先王未竟事业,又主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外攘四夷等——司马迁予以充分肯定,这是不同于时贤的惊世骇俗之新论,独树一帜。“人皆以斯极忠而被王刑杀”,司马迁则考察相关事实以得出真相:始皇死后,赵高矫诏并劝诱李斯,李斯起初斥责其不忠有贰。但当赵高道出:“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时,李斯就苟合以求自安,并假惺惺地太息垂泪。司马迁点评道:“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摘编自田劲松《论司马迁对法家人物的评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进行人物评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认为李斯的功绩无法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