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倗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
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024-03-27更新 | 679次组卷 | 15卷引用:押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32年,英国颁布《制帽法令》:“鉴于英国的制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以及本国内制造帽子的贸易已经大量出口到美洲殖民地……特规定:自1732年9月29日起,任何染色、未染色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英国本土的技术领先优势B.排斥其他列强在美洲的扩张
C.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D.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2024-03-22更新 | 0次组卷 | 14卷引用:押第14题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向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872年。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根据回国毕业生各人所长“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1899年,总理衙门提出,对毕业回华得有文凭之各类学生,由总理衙门或各省督抚考试,以“评定优劣,量材委用”,在此尚未规定授予科名。1901年,清廷要求对于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国者,统一组织考试,并分别给子各项出身奖励。1904年,清廷学务处拟订第一份留学毕业生考试章程《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并于1905年举办第一届考试。该考试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如进士出身、举人出身等),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入官考试),才能授予实官,廷试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学成考试均须先行预试(甄录试),预试平均成绩不满50分,不得参加正场考试。当时,学部针对留学生中的旁听生、插班生等现象,指出“存取巧,论其成绩,既与本科正班生有别,又非预备进入本科,似非国家遣生求学之意。”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材料二   清末留学生考试的部分情况

预试

正场考试

廷试

年份

参加人数

合格人数

时间

合格人数

届数

录取人数

1908

178

127

1905〜1911

1 388

4

824

1909

383

235

1910

721

560

1911

587

526

——摘编自谢青《略论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明日报》19785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的是“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依托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国家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飞跃,更是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并实现了对世界的主导。但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列宁在谈及新经济政策时说道:“我不想预测依我看究竟要多长时间……我们能估计到5—10年的情况,就谢天谢地了,通常我们连5个星期的情况也估计不准。”还认为,新经济政策不可能一直存在,在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使命后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由此推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得益于“苏联模式”的推行B.依赖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C.取决于苏俄社会形势的发展D.佐证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落后性
2024-02-08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81年,美国发生新一轮经济危机,当时流行的说唱歌曲唱道,“教育不合理,通胀两位数,车站在罢工,不能搭车去工作”,“我试着不惊慌失措……我如何才能不破产”。该歌曲的出现表明(       
A.社会现实影响艺术创作B.滞胀严重导致阶层对立
C.自由放任引发社会不满D.思想解放引领社会风尚
2024-01-22更新 | 600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钟表。19世纪初,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生活稍有改善会优先买表,兰开斯特织工大都有表,曼彻斯特工人也须臾离不开表。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A.钟表制造业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B.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
C.钟表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标志D.钟表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2024-01-20更新 | 61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初,俄国群众中曾传播着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刻已经到来!人民正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该传单体现了当时俄国(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B.革命对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
2024-01-20更新 | 615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黑龙江、吉林)-2024年1月“九省联考”
9 . 1972年以后,中央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化工、化纤、化肥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报告。国家利用这些设备建设了一批包括三线地区的四川化工厂、四川维尼纶厂、湖北化肥厂等大型企业。中央此举(     
A.得益于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B.意在解决经济建设失衡的现象
C.促使三线建设方向发生改变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末主管京师大学堂的孙家鼐曾言:“总署同文馆、各省广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福建之船政学堂,江南制造局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各学堂皆囿于一才一艺……故办理垂数十年,欲求一缓急可待之才而竟不可得者。”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A.重视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B.压制民用工业的发展
C.致力翻译西方政治类书籍D.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4-01-16更新 | 20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