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尊儒的根本原因与具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2)宋明理学家对传统儒学有何新发展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对个人乃至民族品质“影响至深至巨”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殷商迄于春秋列国,当时天子之相,诸侯之卿,名虽为文臣,实际都是武将。《左传》提出:“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代不少官如侍中、尚书、博士、郎、谒者等,他们的长官都称“仆射”,这是因为“古者重武官,以善射者掌事,故日仆射”。后汉大将史弘肇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拿笔杆子的文官)安足用哉!”汉高祖刘邦以马上得天下而轻儒,谋臣告诉他:“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刘宋史学家范晔说:“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守文之徒,盛于时矣。”唐宋以后,不少武将是风流儒帅。宋太祖曾感叹:“宰相须用读书人。”宋代的枢密使一般由文臣担任,确立了文尊武卑的等级制。

——摘编自李绍平《中国古代官制的因革与发展》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说道∶"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还说道∶"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这表明李贽
A.呈现出鲜明的叛逆色彩B.力图推动儒学回归本原
C.否定了社会主流价值观D.排斥孔子的"圣人"地位
4 . 下表反映了部分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
人物(或活动)主张
魏源《海国图志》“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贸易之道广矣哉,通有无,权缓急,征贵贱,便远近,其利至于无穷”
康有为《请厉工艺奖创新折》“方今万国交通,政俗学艺,日月互校,优胜劣败,淘汰随之”
孙中山1912年的一篇演说词“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
A.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实现自强B.宣传开放思想以求改革
C.认清了当时腐败落伍的现实D.鼓励自由贸易以求富强
2020-07-16更新 | 27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2-01更新 | 756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朱熹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与该思想主张最接近的是( )
A.“人人皆可以为尧舜。”B.“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C.“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D.“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针对中国革命,梁启超认为“然则中国之能救与否,惟视人民之能为要求、肯为要求与否以为断。夫彼毫无政治智识、毫无政治能力者,不知要求为何物,不知当要求者为何事,固无冀焉矣”。在此,他强调(     
A.推行暴力革命B.实施民主共和C.提升国民素养D.建立君主立宪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清初,有名医吴有性、戴天章、刘奎,皆以治瘟疫名。有性推究病源,就所历验,并著论制方,一一辨别。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戴天章好学强记,尤精於医。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为人疗病,不受谢。乾隆末,刘奎著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又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所著书流传日本,医家著述,亦有取焉。

——摘编自《清史稿》卷五百二

1907年前后,医学家丁福保将“传染病”称为新事物,“自新事物逐渐发现,而传染病之见解,逐渐超于新方面矣”。激进人士甚至产生了“欲强国必先强种,欲强种必先研究卫生,欲研究卫生,必先注意传染病之卫生为最要。中国医道晦盲,卫生一道不讲求,数千年于此”。1910年丁福保撰写《急性传染病讲义》,介绍这门学科产生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新知识的内容。在其影响下中医界迅速接受了“细菌学”和“传染病”的学说,并把它纳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

——摘编自高晞《疫病的现代性:从“瘟疫”到“传染病”的认知嬗变》

(1)根据材料,概括四位名医在医学上的贡献,并对他们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医学自我革新的社会意义。
2021-12-27更新 | 1984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

材料二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疆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史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恬为加强边防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司马迁对蒙恬的评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将“内其国而外诸国”称为衰乱世,将“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太平世则是“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总的来说,天下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天下一家,中国居中,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与中国对等交流,而华夷一体,中国教化四夷,最终形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

——摘编自《浅谈天下观》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是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何休的天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天下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