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战前后中国近代工厂统计(部分)
业别19131920
工厂数工人数工厂数工人数
纺织工业231157150475358110
食品工业1051370028043150
机械五金工业1011845025225720
印刷文具工业2584605111825
冶炼工业8753238361955
公用事业33564024315190
军械工业23285002328500
其它91151352735

——数据来源:《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


——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10-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根据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和演变特点,大体可以把新中国建立以来城镇化的历程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观察上图中的数据,选取一个时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一时期的政策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下图反映了1949-1956年《人民日报》在对外关系中“抗议”和“谈判”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统计情况(单位:次数)图中变化折射出我国(     

A.坚决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
C.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性逐步减弱D.与美国的国家关系已趋于缓和
4 . 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96019751985
积极报道00%)22%)5114%)
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
中性报道1650%)1011%)22462%)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021-10-0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骤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2021-08-07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历史发展,乡绅阶层处于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扮演着独特的社会角色,成为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乡绅阶层利用宗法家族伦理制度规约着乡村社会秩序。在中国古代,“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如果说“皇权不下县”为“乡绅之治”提供了地域空间,那么“熟人社会”则为“乡绅之治”奠定了组织基础。“熟人社会”有利于有名望的乡绅利用其声望、学识树立权威,从而为治理乡村提供了方便。乡绅既是村民,又是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其在国家和乡村之间扮演着平衡者的角色,是国家权力体系与社会宗法制度相互联系的中枢,是乡村社会的建设者和自觉塑造乡村风俗和承担维持社会治安责任的管理者……乡绅之治开创了基层治理的模式,既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又创造了社会财富。乡绅受儒家文化浸润,大都自觉地肩负造福家乡的使命,承担完善、建设乡村和振兴、繁荣宗族的责任。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 

材料二   清末新政的举措广泛而多重,初与乡村社会有关的是设立新式警察和学校,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该章程规定,城镇设议事会与董事会,乡设议事会与乡董。“城镇乡议事会议员,由本城镇乡选民互选认之议事会。”“议事会设议长一名,副议长一名,均由议员用无名单记法互选。”各乡还设“乡董一名,乡佐一名,以本乡选民,由该乡议事会选举,呈请该管地方官核准任用”。此外,该章程对于自治经费亦有详细的规定,在章程颁布后,许多州县据此划定了城、镇、乡自治区域。有学者统计,到1911年时,各省1 000多个县相继成立了城议事会、董事会。许多地方选举产生了镇、乡议事会、镇董事会和乡董、乡佐。

——摘编自王科《试论晚清以来乡村治理方式的新变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绅之治的特点及其主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元朝开科取士共16次,录取进士1100多人,其中蒙古族有300多人,而蒙古族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一共是10000多人。这表明元朝的科举考试
A.促进了元朝政治制度迅速转型
B.体现元朝时已经实现公平公正
C.折射出元曲繁荣出现的原因之一
D.反映元朝实现了国内民族平等
8 . 下表是某学者对出席1787年制宪会议的全部55名代表的财产状况和职业统计。作为史料,它可以制宪会议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分布表
A.佐证美国宪法内容的局限
B.表明美国工业资本的崛起
C.证明制宪过程的尖锐冲突
D.说明美国宪法缺乏权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