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以提高芯片“供应链透明度”为由,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这表明(  )
A.美国力图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B.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
C.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8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到创纪录的5560项,最近一年来新增贸易保护主义措施401项。如果加上发展中国家同期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相关数据无疑将更加令人紧张。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霸权地位衰落B.全球化发展日益不平衡
C.全球贸易增长缓慢D.国际贸易加剧南北矛盾
3 . 中国古代历史的断裂与延续

材料   一方面,维系“中国”这一观念的真正力量可能是经济,经过长期构建的市场交换网,使得各地的物资互通有无,也互相依赖。另一方面,中国固然长期被皇权统治,但是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般的老百姓,都是编户齐民;统治阶层中的文官,大致言之,都是凭其知识和能力进入精英阶层的,这些精英并不能永远世袭。第三个因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方言虽然复杂,却有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它可以超越语言的阻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也可作为超越时间的数据媒介,使得文化得以延续。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公里(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德国

4.4

191.73

41896

2008

英国

2.85

680.09

16567

2006

日本

1.95

489.04

23474

2006

印度

0.63

212.51

63327

2007

——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
2022-11-29更新 | 29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是苏俄(联)在1921—1923年农民骚乱的部分统计(据全俄肃反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档案)。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苏俄(联)(     
1921年9月车里雅宾斯克省在许多地方村社大会上,村民集体做出了拒绝纳税的决定。
1923年8月后贝加尔斯克省阿克申斯克县农民在村社大会做出拒不纳税的决定,并坚决执行。
1923年12月捷列克省征粮机关采取坚决措施,省内有5个巡回法庭,有的地方甚至使用武装征粮队。
A.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抵制B.新经济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C.政权面临被颠覆的严重威胁D.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统计(部分)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64年前的主题1964年后的主题
①英联邦与热带非洲
②现代欧洲与英国和热带非洲
③英帝国与英联邦
①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前到现在
②东非之外的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到现在
A.历史研究理论的丰富发展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D.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
2022-01-13更新 | 1548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四川各州府官员统计上报辖地人口时,大都认为“户口虚实无关政要”。1820年与1812年相比,各州府上报人口除泸州只增加2.5%之外,其余州府增幅在20%—30%以上,最高达55.1%。这折射出清朝中期
A.州府虚增人口敛财成风B.政府对民众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C.农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D.原有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渐瓦解
8 . 如图为1978-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统计,这表明,当时中国
A.市场经济体制得以最终确立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提升
C.城乡体制改革符合发展需要D.经济总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2021-12-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了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统计,大都出身于新老士族聚居的京畿地区,而荆南(湖北江陵)距长安不远,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才有一人及第,时号为“破天荒”。这说明当时科举制
A.录取依据缺乏公平B.选拔效能受到了限制
C.导致门阀制度瓦解D.难以在全国有效推行
10 .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后发现,“忠观念”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7.97%,在宋代官修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15.89%,在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所占的比例为22.71%,越往后世“忠观念”出现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2020-12-05更新 | 627次组卷 | 50卷引用: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