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梁启超的历史著作《读史的方法》中记载:“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要有目的,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再把这个目的分段细细解释,必定要先有真事实。已经沉没了的实事,应该重新寻出,此类事实,愈古愈多,譬如,做罗马史的人,专靠书本上的记载,所以记载的事情有许多靠不住的,后来罗马发现很多古代的遗迹实物,然后罗马史的真相才能逐渐明白。有许多事实,从前人记错了,我们不特不可蛮从,而且应该改正,此类事实,古代史固然不少,近代史尤其多。有许多向来史家有不大注意的材料,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它,例如,诗歌的搜集,故事的采访,可因以获得许多带历史成分的材料,前人不甚注意,现在北京大学有人在那里研究了。有许多历史上的事情,原来是一件件的分开着,看不出什么道理,若是一件件的排比起来,意义就很大了,我们研究历史,要把许多似乎很不要紧的事情联合起来,加以研究。许多历史上的事情,顺看、平看似无意义,亦没有什么结果,但是细细的把长时间的历史通盘联络起来,就有意义、有结果了。”

——据梁启超《读史的方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梁启超关于研究史实的方法。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史料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今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明清时代,皖南一域产生了大量的契约文书。在徽州当地, 一般民众之间的经济交往相当频繁,田土交易推收过割,以及乡土社会秩序之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以“契约和理性”来支撑,即使是亲族之间也不例外。明清以来的徽州遗留下的大量文书,除契约文书之外,还有 日记、书信(包括原件、信底及活套)、账册、杂抄(“碎锦”“杂录”)、启蒙读物、日用类书和诉讼 案卷等,几乎涵盖了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徽州在传统上属于诉讼频繁的“健讼”之地,围绕着各类土地、房产、赋役以及人身依附关系的文书,作为发生纠纷和诉讼时的有力证据,有长时期保存之必要;再加上“敬惜字纸”之观念深入人心,巨量徽州契约文书得以留存。

材料二   海外也零星可见徽州文书之收藏。如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明代歙县方氏信函七百通(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作为书法艺术珍品流入美国);英国的档案中有一些徽州茶商的资料;日本长崎等地,保留了一些徽州海商的文书。日本其他的一些机构也保留有少量徽州文书,但其整体收藏的情况还不是非常清楚。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有日本学者提出:古代徽商的海外贸易活动的巅峰在明中后期,徽州海商在明末以后走向衰落,到清朝时,徽商则倾其全力经营国内商业。1984年,有学者利用中日(官方)交涉中的海事资料,揭示了清代徽商利用沿海来扩大其商业范围,并以巨额资本从事海外贸易的事实。1999年,有学者广泛搜集中日两国的文集、笔记、随笔、碑刻、族谱和尺牍等资料,并从中寻找徽州海商的印记,得出在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前)的东亚,徽州海商仍然极为活跃的结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振忠《徽州文书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徽州文书大量存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外收藏的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下半叶学术界关于徽州海商的争议焦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史料辨析在史学争鸣中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一战结束后,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的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厘米,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些数字和图案表示一战的时长以及战场上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然而,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国联标榜的集体安全已经有名无实。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的和平运动却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指出材料一中“战争勋章”和“信封”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的表现。
2024-05-2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画眉”是中国古代女性重要的文化意象。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代女性眉式

年代眉式资料来源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阎立本《步辇图》(宋代摹本)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右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墓出土陶俑(陕西)
武则天如意元年(692)

并州大都督、外戚韦洞墓出土壁画(陕西)
武则天神龙二年(706)

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壁画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

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绢画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

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代摹本)
晚唐(约 828-907)

莫高窟130窟壁画

——摘编自范红梅、温兰《浅谈中国古代女性眉妆的流变》

材料二

清代知识分子对女性眉式多有涉及或评论。方玉润评论《诗经·卫风·硕人》中的美人,其美不在于“螓首蛾眉”“美目盼兮”,而在于“有德”。李渔评说美人虽看重“眉之秀与不秀”,但又主张习文明理“不可不与修容治服并讲也”。曹雪芹在薛宝钗登场时罗列其“眉不画而翠”等“风流”之处,后文则多强调“(贾母)喜其稳重和平”,脂砚斋亦称赞宝钗“博学宏览”“胜诸才人”。

——摘编自宋子俊《重新审视薛宝钗形象的审美价值与现代意义》等

(1)试指出材料一中唐代女性眉式的阶段性变化,并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表3在研究唐代女性眉式流变问题上存在哪些不足?
(2)材料二反映了清代知识分子有何审美价值取向?你认为学者们为什么会研究“古代女性眉式”这一“小问题”?
2024-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李鸿章(18231901),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

通过对与其相关的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李鸿章。下表是近现代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中国轮船招商局》(《申报》第218721129日)
史料3《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同治元年(1861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史料4《李文忠公全集》吴汝纶,金陵书局1908
史料5《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6《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1)阅读材料,将上表中的文献史料分类,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李鸿章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2024-05-14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庄园里的农民都是领主的佃户,从领主那里领取耕种的份地,不同身份的农民向领主履行不同的地租义务。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领种土地纳货币租,不服劳役。农奴要在领主的土地上劳作,通常是每周3天,农奴死后,其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数额不菲的“继承捐”。

史料二   

13世纪,一位名为亨莱德的英国领主总结了佃户管理方面的经验:因为佃农出工不出力,因此必须预防他们弄虚作假,而且还必须不时加以监视;再者,管家必须是一个人不漏地都监视到了,要使他们都好好干活,不好好干活就训斥他们。

材料二   史料一   判决权不是领主管家的专利,而是属于庄园的农奴,即便是那些生下来就是农奴的人,也被赋予了或者参与法庭判决的权利。农民根据庄园习惯或自行订立的“村规”管理自己,他们常常根据庄园习惯,拒绝领主的不合理要求。参与法庭判决的人被称为“陪审团”,一般由12人组成。

史料二   一个名叫W.德·T的人前来法庭申请领回自己的那头黑母牛。这头黑母牛走失了,后来在领主的牲畜栏里被发现,他来申请被领主监禁的那头走失的母牛,说这头牛是他的,并证明有6个人可以作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庄园所反映的社会关系,说明史料二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法庭判决要遵循的原则,据此判断W.德·T能否胜诉并说明理由。
2024-04-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

史料二: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但是,美国因本国国会反对竟未能加入它所推动建立的国联,苏联因西方国家敌视而长期被拒之门外,德国、日本因图谋发动战争而退出国联,导致一战后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一重要多边外交舞台代表性、权威性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国联缺乏强制执行机制,实际上也不可能承担阻止国际纠纷和制裁侵略的任务,更无法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料三: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国际社会有了一个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多边组织。与此同时,由联合国衍生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等先后宣告成立,在恢复战后全球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材料二     世纪之交,全球范围内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国际组织数量庞大,专业功能突出,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在调节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这期间,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增加到近60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由初创时的12个扩大到20多个;东亚经济论坛、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名目繁多的多边外交机制让人目不暇接。1996年在曼谷诞生的亚欧会议,反映了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以及地区新兴集团力量的上升。然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置现行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于不顾,恣意破坏规则、竭力保障自己在多边外交中的特殊地位和权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国际多边外交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纪之交的国际多边外交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港口卷》扼要记载:“上海港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端,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处,居中国东部沿海岸线的中心,具有控江襟海的区位优势。南宋末年,上海港在上海浦旁孕育而成。……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港口迅速发展,自咸丰三年(1853年)超过广州港。”……“2010年上海港外贸吞吐量达到30225万吨,是1978年的19.2倍。”

——摘编自《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港口卷》的史料价值,并对上海港的发展作出相关推断。
2024-04-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3年一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该壁画(     

A.内容虚构,不具有史料价值B.是实证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
C.内容真实,能反映历史事实D.是研究唐初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
2024-03-29更新 | 258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吉林·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党的建设上,古田会议开辟了思想建党这一独特道路……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新党员入党的条件,具体规范发展新党员的方法和程序,以严格的组织把住党员质量关……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党组织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范围,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组织中担负着红军政治领导的作用,决议提出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确实成为“领导中枢”……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要求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等任务,规定了红军政治工作和政治机关的重要地位,规定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提出要加强对官兵的纪律教育,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等。

——改编自窦道琴《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兵役制发展(部分)

1978年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武器装备部队,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的士兵因服役期较短而很难胜任工作,军队建设和国防需要与1955年以来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军委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满5年后可申请改为志愿兵,服役期“为12年至20年”。
1998年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专业技术兵比重大幅提高,兵役制度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第三部《兵役法》颁布,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8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不易找到稳定工作。中央军委在冬季征兵命令中明确,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田会议的内容,并分析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
2024-03-18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