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3 道试题
1 . 邯郸彭城出土有一件白地黑花椭圆形瓷枕残件,枕面上用黑彩书写了一阕《西江月》,其中第一句为“自从轩辕之后,百灵立下磁窑于民间”,这件瓷枕应是金代晚期到蒙古时期的文物,说明至少在这一时期已有“磁窑”之称,这是磁州窑“窑以州名”的最早材料。这说明(     
A.考古发现必须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和统一性
C.新史料的发现拓展了历史认知视野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清代以来,在四川岷江彭山江口一带,民间就世代流行着一个传说,称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江口遭明将伏击,战败船毁,有1000余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民间歌谣传唱说:“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相关内容在《流贼张献忠祸蜀记》《蜀难纪实》等史书中也有记载,一直以来,学者和群众对这些传说和记载均半信半疑。近年以来,在江口段河道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首次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截止到2020年,共出水出土文物5万余件,直接与张献忠政权相关的文物上千件。考古发掘再次证明“江口沉银”不是传说!

——摘编自万明《揭秘张献忠“江口沉银”真相:大量白银源于何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研究中应该如何对待民间传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江口遗址大量文物出水出土的历史价值。
2022-04-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曾随之谜

在今天湖北境内,中国的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 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史籍中明确记载这一地区只有一个随国,但却从未见随国青铜器出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曾随为一国,有的学者认为曾国绝不可能是随国。

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礼器近600件。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辝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1)考古发现如何解决了“曾随之谜”?
(2)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4 . 如图是名为“司禾府印”的官印,它是汉代文物,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在尼雅汉晋时期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麦粒、麦穗、青稞、糜子、谷、蔓菁、桃、杏等遗物。这可以证明汉朝

A.积极推行屯田政策B.在边疆实行郡县制
C.设置卫所管理西域D.与外界的交往扩大
2022-05-23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三星堆文化

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星堆共出土了1720件珍贵文物。按其功能分类,我们可将它们分为:祭祀品,共105件,主要是青铜器,其中较大型的樽和罍,其功能可能有两个方面,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同时也可当作生活用品,比如装酒、粮食等;生产工具,共124件,主要是石器和玉石,其中有斧、凿、錾、刀等;兵器,共127件,主要是青铜器,还有石器和玉器,其中有青铜戈、玉戈、玉刀;生活与装饰,这方面数量最多,共1364件,其中有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以玉器为主,占615件。除上述四种类型外,还有80根大象牙,……另外,还有当时的货币——铜贝4662枚。还有数以吨计的陶片未计算在内。

——摘自冯学敏等《点击三星堆》

材料二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

——黄剑华《古蜀的辉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释读三星堆文物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意义。
2021-06-17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仿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三星堆文化

材料一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址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罍、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

——摘编自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七十年》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
2021-05-23更新 | 903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日,在衢江区沿江公路穿过的云溪乡孟姜村,考古人员发掘了三座西周土墩墓,发现了省内年代最早的“人字形”木椁结构,以及一批极具地方特色或首次发现的原始瓷器、玉石器、     青铜器等。国内二十位专家参加研讨,就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进行论证。在此之前的 2018 年,考古人员对同一地区的庙山尖大型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以及玉石器。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以推测该墓主的身份等级较高②对考古发掘进行科学合理的历史解释才能全面展现该时期的历史面貌
③该处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已遭到部分破坏④对已遭到破坏的文物行任何修复没有价值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曾随之谜

在今天湖北境内,中国的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史籍中明确记载这一地区只有一个随国,但却从未见随国青铜器出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曾随为一国,有的学者认为曾国绝不可能是随国。

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礼器近600件。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铜缶

编钟
(1)考古发现如何解决了“曾随之谜”?
(2)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拉甫却克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墓地遗址,并对部分墓地进行了发掘。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和测年数据判断,墓葬年代是唐朝时期。下图为发掘的墓葬和出土的部分文物。

流行中原地区的斜坡墓道墓 铺有满绳纹地砖的砖室墓(满绳纹地砖流行于隋与唐初)

偏室墓(出土了陶单耳罐、萨珊波斯银币等文物)



四种十二生肖铜镜 “上方作竟”龙虎蚊纹铜镜 铜镜铸有铭文:“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长二亲矣口”《口为未能识别的字)

萨珊波斯银币的正面与背面 开元通宝钱币

金戒指戒面兔形图案 瓜棱珠大耳环

---摘自考古中国《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说明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3-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仿真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