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洋务运动早期军用制造业“所需钢、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洋务派认为“且恐不可常恃”“与其购自外洋,不若采自中土”“1874年(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光绪元年)上谕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开采煤铁以济军需”。到了洋务运动中期,大多数民用企业实行独立核算,“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洋务民用企业的这一变化(     
A.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B.源于中国海防危机加剧
C.加速传统经济的解体进程D.得益于政府的政策调整
2023-10-27更新 | 50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2 . 有学者提出,清朝覆灭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偶然,是地方仓促行动的结果,完全出于同盟会的控制之外。这表明(     
A.清朝灭亡与同盟会无关B.地方仓促行动导致了清朝灭亡
C.当时革命形势发展迅猛D.事物变化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中
3 . 不同文明多元并存,联系密切,不断发展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在大一统观念的支配下,秦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对全国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法律方面“明法度、定律令”,通行于全国;同时,统一税制、币制和度量衡,统一文字。汉承秦制,在边疆扩大之后仍能保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性,而且在帝国形成的过程中,边疆民族与汉族不断融合。

古希腊是以众多城邦国家的形式存在的,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制度,城邦地位平等,城邦国家没有大一统观念。罗马对被征服地区不像汉帝国那样将其与内地融为一体,而是用武力让其臣服,然后将其作为奴役和剥削的对象,所以不可能出现民族融合的局面,境内的其他民族也没有把罗马文化视为主导文化。罗马帝国建立了诸多行省,行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有着不同的地位和政策。罗马虽然在版图上建立了一个大帝国,但是却没有内在的统一思想和基础。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形成了许多封建国家。

——摘编自王晓雪《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边整经略思想之比技》


(1)依据材料比较秦汉与罗马政治上的差异。

材料二   



(2)与13—14世纪相比,17—18世纪东西方主要贸易路线及区域发生了怎样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的后果绝不是把英国变成了人间的乐园与天堂。一方面,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得英国的经济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它的工业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获得了领先地位,英国成了世界工厂。同时,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了一个城市国家,中世纪那种田园诗般的农业社会被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取代。社会经济繁荣的另外一面却是人间“地狱”: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富裕的是资本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又是贫民窟最大、最多的国家”;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都被吸引到追逐物质财富上去了,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连友谊、安闲、艺术、时间都要用金钱来衡量”;昔日“田园诗”般的生活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远去了,大量煤炭的使用使得英国的上空弥漫着灰色的尘雾,形成了伦敦城上空的“伦敦雾”。英国变成了弥尔顿笔下的“失乐园”。

——摘编自苗福光《作为生态批评家的劳伦斯》


(3)围绕工业革命的后果这一主题,依据材料,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这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       

序号重要事件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911”事件爆发
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英国正式脱离欧盟
(4)阅读并选择上表中三则相关资料,从“____与当今世界”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将主题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并运用所选资料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主题所选资料序号说明
____
与当今世界

4 . 《喧哗与骚动》(1929)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福克纳以内战为主要背景,通过一个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有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的批判,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性变化的一个侧面。在书中,你最有可能看到
A.美国陷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滞胀”阶段
B.美国国内掀起反二战强烈主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冲击南方上层建筑
D.南方广泛推崇林肯的政治智慧
5 . 据学者统计,从1949-1979年间学界发表关于洋务运动的研究文章114篇,远低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等主题;从1979年-1999年间,学界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不下623篇,成为仅次于辛亥革命的研究热点。这种变化反映了
A.时代发展影响学术的研究B.历史研究方法的改进
C.学者对历史事件评价不同D.学术研究热点的改变
6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7 . 有学者认为“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促使城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形态的转型
C.税收制度的革新D.商品经济的发展
8 . 边疆治理对于封建王朝统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边疆安稳则社稷安定,边疆动乱则中原震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北方的突厥和回纥、西南的吐蕃和南诏、东北的契丹和靺鞨。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明的边疆治理政策,怀柔与攻伐政策相结合,保障了唐代的疆域稳定,使大唐出现了“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的盛世局面。

——摘自田宁《武则天与唐朝前期的边疆民族治理》

材料二   中国古代疆域之边有“内边”和“外边”之分。中国疆域内的大小政权的“边”,可称之为“内边”。明代以前的治边主要是指“内边”,明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崛起,西方殖民势力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边疆省区的外患日益突出。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可称之为“外边”之患。应该说,明代以后,在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摘自20161114日《人民日报》16版《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负责各民族宾客接待礼仪的机构。分析唐朝前期开明的边疆治理政策所取得的成效。
(2)蒙古族是清朝前中期的“内边”威胁之一,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为解决蒙古威胁所采取的手段。近代以来,新疆“外边”之患日益严重,分析新疆面临的主要威胁及清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
9 . 晚清时期,中国人的领海主权观念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简介
1804加罗林号案发生后,美国商人向广东当局提交了抗议书,传达了领海管辖的概念,指出中国应在领海行使管辖权。可惜,这份抗议书根本没有送到中国地方大员手中,对中国近代领海观念的产生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1863年前后《万国公法》首次向中国介绍了领水理论。这一理论在随后的普丹大沽口事件中得到了运用。当大沽口事件发生后,中方向德使提出抗议,指责其兵船在“中国洋面”扣留丹麦商船侵夺了中国权利。正是借助《万国公法》介绍的领海主权理论进行辩驳,总理衙门才感到理直气壮,迫使德方认错。
1868中美《续增条约》第一条   就详细规定了水面管辖权问题,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开始具备利用国际法知识来维护领水权力的朦胧意识。
1874年一1875荷兰公使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设立救生船队。李鸿章明确提出船只必须由中方管辖,其理由是沿海离岸十里均归本国管辖。日舰到朝鲜沿海擅自测量其海道而被朝鲜炮台轰击,日本公使森有礼向中国提出抗议,李鸿章予以驳斥,认为兵船测量他国海岸违反了《万国公法》。这表明,李鸿章初步掌握了领海理论。
20世纪初期.在日俄战争中的领水中立权交涉、澳门水界交涉、中日二辰丸案交涉以及东沙岛交涉等事件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出清政府的领水主权观念已经大大超过了19世纪中后期的水平,运用领水理论来捍卫国家主权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

——摘编自刘利民《国际法的传播与晚清领海主权观念的嬗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晚清国人海权观念变化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19世纪下半叶,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众多高等技术学校。这类学校的科学研究通常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升级问题,推动了“德国奇迹”的出现。这种变化
A.缩短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周期B.预示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C.推动了德国经济的持续繁荣D.密切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2021-12-16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