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1 道试题
1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28辛亥革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二辑)(全国通用)
2 . 隋唐五代时期儒道佛三家鼎立,相互斗争。比如,在儒家看来,僧尼脱离红尘,背父弃君,是不忠不孝之辈。儒家主张进取,建功立业,道家则主张超脱世间俗务。佛教认为人生在世万般皆苦,只有修行成佛归涅槧,才能脱离苦海,而道教则讲究修炼成仙,长生不老。在矛盾冲突的同时,儒佛道三家也在相互吸收,体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尤其是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后开始向新儒学转变。儒佛道三家从斗争逐渐走向融合,这一转变(     
A.反映了国家文化政策的变迁B.标志着儒学再次确立了正统地位
C.说明儒家学者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D.是基于现实的需要而作出的调整
2022-08-31更新 | 894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3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5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练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
A.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B.宗教神学地位的动摇
C.开启了近代自然科学D.西欧政治民主化趋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时代,我国先民在采食植物和狩猎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一些运用中草药的知识。《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神农本草经》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属阳,五味属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唐初医学家孙思邈著成临床医药学巨著《千金方》,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意。时至宋代,制定了制剂规范,在用药上已将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地加以总结。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综述了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就,收载药物已达1892种。为明确药物产地、形态等,他不畏艰苦亲自到各地采访,搜集各种药物标本。《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先无机物而后有机物,先植物而后动物,“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随着西学东渐的加快,西方医药输入日益增多。近代名医张锡纯明确提出了“中药”与“西药”的概念及其二者差异。云:“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

——摘编自张效霞《辨证论治的由来》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类中医药院校陆续建立,其中以本科院校为主,兼有专科教育为补充。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药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我国基本建立了以药材生产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中药在治愈甲型H1N1流感,防治乙脑、流脑、手足口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总额达40.19亿美元,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强劲。

——艾嘉仁《中医史:细说现代中医的创新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中药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2022-04-03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二第1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自2015年3月12日英国公开表达想要加入亚投行的意向后,在近一个月时间里,累计有德、法、意,荷、卢等17个欧洲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出现“欧洲选择‘拥抱’亚投行”的现象。这反映出(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B.全球化潮流仍被发达国家主导
C.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分化重组D.亚洲发展离不开欧洲资本支持
2022-03-26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68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19更新 | 667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5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配套练习·解析)-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新教材版)
8 . 1989年。东欧剧变发生。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继续留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苏联解体,199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原华沙条约组织成员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吸纳为会员。实现第一次东扩。据此可知
A.战后世界局势日趋紧张B.世界力量出现了分化重组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欧洲从分裂走向自主统一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农业在机械化的普及下,农业人口迅速减少,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得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工业领域中,伴随着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接续发生,许多工人逐渐感到失望与厌倦。为了缓和人口激增等矛盾,诸国政府也纷纷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因此人口外流趋势加强。而同时期的美国,农业上大量国土有待开发,加之工业革命席卷各个产业,大型工厂纷纷建立,使得美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1863年,国会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林肯总统和国务卿等也发声呼吁美国驻欧洲官员宣传美国的高工资,以此吸引欧洲的科研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

——摘编自王喆《19世纪西欧人口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下南洋”现象的特点,并分析推动“下南洋”现象出现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原因,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后华人“下南洋”的不同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如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2022-06-27更新 | 2480次组卷 | 25卷引用:(选必二)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后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