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97年,香港GDP为1.34万亿人民币,到2019年,香港的GDP已达2.52万亿人民币;2020年受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香港 GDP下降6.1%,但 GDP也达2.41万亿人民币,人均GDP高达32万人民币。2021年5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最新的经济数据,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8%,是2010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此外,出口创新高、失业率急剧下降……据此可知香港
A.香港经济政治持续发展B.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C.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D.始终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
2021-09-06更新 | 678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铁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会“热词”反映时代大势,也折射社情民意。下表是近五年两会高频“热词”的汇总

时间热词
2018反腐败斗争 社会保障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
2019经济体制   依法治国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
2020经济运行   全面小康   公共卫生   农业   对外关系
2021远景目标   民生刚需   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   科技创新
2022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社会保障 社会治理   国家安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清民律草案》

1911年基本完成

清政府

草案

《民律草案》

1926年完成

北洋政府

草案

《中华民国民法》

1930

南京国民政府

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试拟稿)》

1954—1957

1962—1964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经法定程序成为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4年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11日废止

《民法总则》

2017年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11日施行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题观点正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3-11-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开展的科技战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影响中国专利申请量,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     

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2022-12-23更新 | 692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民法散见于《大清律例》《大清会典》《户部则例》《六部则例》及其它法规。清代民法中,不仅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都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即使改变身份的贱民也作为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这是清朝以前所不曾有的。清代民法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注意维 护封建的家族主义,作为族内法的家法族规,成为国法的重要补充。

——摘编自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

材料二   1979年,我国再次起草民法典,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5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11日起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起草与制定民法典的历程带给了我们那些启示。
2022-1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19年8月李子柒成为成都非遗推广大使,12月14日获得《中国新闻周刊》“等度文人物奖”。2021年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文宣布,李子柒以1410万的Yol1d~订培刷新了“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李子柒迅速走红(     
A.源自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B.得益传统文化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偏见
D.是现代商业炒作和文化殖民主义的结合体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中美两国都作出了选择:

美国的选择(部分)

中国的选择(部分)

1999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先后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2017年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2017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2017年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年美国退出联合国《全球移民协议》;
2018年美国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核可的《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协议》;
2018年美国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关于强制解决争端之任择议定书》;
2018年美国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2019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2020年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1997年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建立;
2000年建立中非合作论坛;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建立;
2003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中国强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立;
2016年主办G20杭州峰会;
2017年主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8年主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9年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20年发起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
用据材料整体或局部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论相抗衡。在拿破仑的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郑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以来编撰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后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后暂停。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中共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民法典颁布。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过程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动我国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法国与现代中国民法典编纂带来的启示。
2021-05-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事法律规范发展历程表。据此可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1世纪201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①民法典制定进程不断加快   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动因
③重视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④中国民法典的内容不断完善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中叶开始,位于江南三角洲低地地区的小农从事养蚕和制丝业,位于微高地地区的小农则从事棉花种植和棉织业。他们通过为该地区城市繁荣的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供给原料和中间产品,得以贴补家计中的不足部分。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开始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不得不从外部输入稻米。从此江南将粮仓地位让给了新开发的湖广地区,自己则继续发展为商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中心。

——摘编自吴金成《从社会变迁视角对明中期史的再认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枢纽。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泣,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英进行反谷物法的演讲、游行示威。1846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英国从国外市场大量进口小麦。当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

材料三   2020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20214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摘编自央视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中叶江南三角洲地区粮食出现严重短缺的原因,并简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的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