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2024年2月,首都博物馆改陈亮相,其中“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展览内容为“文明曙光”“建城之始”“北方重镇”“建都之始”“大都肇建”“都城典范”“京师繁华”“古都破晓”等几个单元。下列可作为王朝“建都之始”展示内容的是(     
A.分封燕蓟B.迁都燕京C.营建大都D.徽班进京
2024-05-05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汉字革命”

材料一

里耶秦简8-461号“秦更名方”照片

出土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的一枚木方,用篆字刻画,内容有:“王室曰县官” “公室曰县官”“邦司马为郡司马”“毋曰邦门曰都门”“王游曰皇帝游”“王猎曰皇帝猎”等。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 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以来,电报和其他形式的标准化通信把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在一起,而通信系统从电报到打字机再到计算机,都以罗马字母为基础。晚清知识分子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一些有识之士主张简化汉字,推广拼音文字,以普及文化。卢戆章成为汉语拼音文字的首倡者。留美工程师周厚坤于1912年发明了第一台索引式中文打字机,被誉为中文打字机之父。到新中国成立前至少产生了30个拼音方案和多台中文打印机,终因自身存在着缺陷,兼之政局动荡,没能在国内推广。

1954年,新中国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1956年,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58年,中央政府选择了相对简单、国际通用的26个罗马字母,正式推出现代汉语拼音(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1979年,北京大学王选巧妙地把汉字用数学转化为点阵,将汉字占用体积缩小了五百倍,研究出了数字存储激光照排印刷系统,用电脑给汉字排版成为可能,王选因此被称为“当代毕昇”。1983年,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王码),首创“汉字字根表”,解决了汉字输入速度问题,由此得到广泛的推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汉字革命”。
2024-05-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元朝驿路发达,驿路上设有驿站,全国有驿站数约一千五百处,驿站设有驿令、驿丞。站户每十户编为一甲,甲首称牌头。每站所领站户,“多者三二千,少者六七百”。总领全国站驿的机关最初为诸站都统领使,至元七年隶属兵部管辖。由此可知元朝(     )

①建立起驿站网络有利于提高公文传递的效率②形成站户,编入户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③四通八达的驿路有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④驿路取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主要贸易商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0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列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中的东晋时期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部分)及简介中的信息反映出(     

图中人物头戴高冠,身穿袍服,手拿团扇,右侧有曲盖、节、麾、幢图中厨房摆满了石白、磨盘、精美的酒坛,鞍形烤炉等用具图中的田地里,阡陌分明,庄稼茂盛,田边有犁、耙等农具
A.图中人物身份表明门阀士族兴起B.面食已成为当地人们的主要食物
C.该地生产生活深受中原文化影响D.传统绘画“以形写神”的特点突出
2024-05-03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水稻的输入与输出

材料一   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在唐末传入我国后,经宋朝政府的大力推广,兼之自身的优良品性,逐步发展为长江流域居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并相继演化出众多优良的新品种。由于占城稻的生长期比较短,江南地区种植占城稻的时间,大致是在每年的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在收获完占城稻后,还有较长的农时可以用来种植麦类作物。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人口南迁,导致南方江、淮、浙一带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成功推广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国,特别是缺粮国,开展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项目,聘请中国专家到受援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试验示范,其中有10多个国家开展商业化种植,种植总面积超过7800万亩,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常规品种高出2t左右。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占城稻在宋代推广种植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推广的原因及影响。
2024-04-3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中华民族图腾崇拜

材料一   

材料二   闻一多先生以为,龙是以蛇为本体,又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是因为“当初(原始社会)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接受光明日报采访

材料三   随着龙图腾分散到各地方,龙的影响也扩展到四面八方。因地域的限制,交通的不变,人们那时交往极少,各部族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龙加以改造,这样,龙的观念就因地而异了,使得龙的形态在先秦时期呈现千姿百态的景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人们的观念隔阂逐渐融洽,龙的形态也开始趋向统一。历代封建帝王蓄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和龙挂上钩,使龙成为其专用品,皇帝即位叫“飞龙”,皇帝穿的叫“龙袍”,坐的是“龙椅”,睡的是“龙床”,有了病叫“龙体欠安”,皇帝的子孙则叫“龙子、龙孙”。……随着封建制度的越来越僵化,那些帝王们也越来越害怕江山不稳,禁止龙在民间传播就是镇压百姓的手段之一。龙被帝王专用以后,人们观念中的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不再是保佑众生的神灵,而是极其可恶凶残的暴君。

从孙中山推翻帝制至新中国成立,人们的各种观念从旧的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人们不再相信龙是帝王之祖而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被少数人利用驾驭在华夏民族头上几千年作为华夏民族的权威象征,终于重回到人民手中,人民不再对龙感到恐惧神秘而心有敬畏。人们舞龙,不再是对祖先神人祭祀,也不再是向帝王歌功颂德,龙的节日纯粹是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而非宗教的和政治的。美国旧金山华人街赫然盘踞两条巨龙,那是民族的象征与骄傲。从这点意义上说,龙蕴藏着深邃的内涵:龙是团结、伟大的象征,是联系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结。

——摘编自禹建湘《龙的演变及其内涵》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龙图腾所体现出的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阅读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阐释“龙”的形象和内涵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2024-04-3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7 .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牵连致死者3万余人。关于胡惟庸被杀原因,朱元璋口谕:“(胡惟庸)窃持国柄,枉法污贤”,未提谋逆之事;《明太祖实录》记载:“丞相胡惟庸等谋逆”,这一说法被后世史家反复转引。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朱元璋口谕内容因具有主观因素,说法不可信
②《明太祖实录》属于官修史书,说法是可信的
③明初宰相胡惟庸被诛杀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
④探究胡惟庸被杀之因须搜集更多史料加以辨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3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8 .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何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汉武帝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A.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
B.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C.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
D.因使(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治乌垒城
2024-04-3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同学在探究中非关系时搜集了如下的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坚定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1958年两国建交;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2018年中阿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备忘录,2023年1-11月双边贸易额达91.5亿美元。

该资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间的关系
③推进“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       ④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30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呼罗珊大道(见下图)是指8-10世纪从巴格达去往阿拉伯帝国东部大呼罗珊省的道路,沿线的撒马尔罕建立了帝国第一家造纸厂,“撒马尔罕纸”后来成为西亚和欧洲对汉式绵纸的称呼,木鹿鲁泽等地还出土了长沙窑瓷器。呼罗珊大道的繁荣反映了(     

①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形成       ②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       ④阿拉伯帝国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