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7 道试题
1 . 国礼国礼主要是指国与国在交往中相互馈赠的礼品。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礼”馈赠是以贡与赐的名义进行的。北宋时期,真腊国遣使来贡,“赐以朝服”。明初,安南国王陈日煃遣使朝贡,明太祖“封日煃为安南国王,赐以驼纽涂金银印”,对安南国王及大臣赏赐大量“文绮、纱罗”。明朝的回赐吸引安南等国频频进贡,明廷被迫作出三年一贡的规定,但安南等国仍不断突破这一定例。

——摘编自刘祥学《从贡赐物品看安南与明朝关系的衍化》等

材料二

国礼说明
蔬菜水果1949年毛泽东访苏,送给斯大林的礼物包括上万公斤的白菜、萝卜、梨等
《楚辞集注》1972年毛泽东将该书赠予来华进行建交谈判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自行车1989年中国将两辆天津生产的自行车赠予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夫妇,一时间中国自行车在美国热卖
中华数字书苑2009年起中国将此电子书库赠送于英、德等国领导人。该书库收录了当代中国的电子书、对外经贸数据库等,被全球4000多家学校、图书馆、企业等应用
中哈友好尊2022年中国赠送给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内画尊,它采用传统景泰蓝工艺,内画包括古丝绸之路、中哈油气管道项目、中欧班列等
国产手机2023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向与会各国首脑赠送国产手机。它采用折叠机身,内置先进的芯片和摄像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回赐礼物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任选3个视角,说明国礼体现的内涵。
2024-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联邦德国改革社会保障政策,削减福利支出,如缩减失业救济金,并规定失业救济金增长率不得超过在职人员的工资增长率,同时也提高了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府有效地解决了民众的就业问题
②政府力图兼顾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
③社会福利支出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④社会福利体现了经济成果平均分配给社会大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0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2024-05-10更新 | 56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讲史小说

材料一   讲史小说大约兴起于北宋,在元明时期进入鼎盛。作者借用“讲史” 形式创作小说,以抒发对现实的情感和理想。《三国演义》就是典型的讲史小说。

——摘编自朱维铮《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三国演义》相关回目涉及历史事件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关羽兵败被杀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去世
第八十回
第八十二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


魏蜀吴建立

材料三   关羽本为三国时期蜀汉的武将。进入宋代以后,他不仅受到国家祭祀,宋徽宗还赐以“义勇武安王”的神号,作为保佑宋代军事行动的武神崇拜。

关羽的故乡解州(今山西运城)是重要的盐产地,元明清时期来此的商人都会拜访关帝庙以祈求旅途安全、生意兴隆。在元代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中,关羽被塑造为山西盐商的守护神。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蒙古王公和西南土司的叛乱,平叛期间皇帝敕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清朝乾隆帝对《三国志》中关羽“壮(勇猛)缪(名实不符)侯”的谥号不满,下令“关帝之谥,改为忠义”,在全国遍立关帝庙。

——摘编自田海《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讲史小说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内容举例说明。
(2)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关羽崇拜”逐步扩大的历史原因。
5 . 甘地与民族解放

材料一   甘地认为,英国用廉价的大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从饥饿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手中抢走了最后一碗饭。工业文明导致了损人利己的疯狂行为,使人精神堕落。甘地发起了手工纺织运动,提出“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并且用这种棉纱来织布给印度人民穿”。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的农村经济思想及其道德观》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国对甘地的报道多是翻译外国文章,对甘地以赞同、景仰为主。

1930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阶段开始,中国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和旅居印度的学者,撰写大量文章,指出不合作运动中上层只顾自己利益,不同教徒存在矛盾,反英力量分散,无力抵御英国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文章,呼吁印度无产阶级夺取革命领导权,只有“破碎‘非武力抵抗’和改良欺骗,革命才能更扩大的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民众将不抵抗比同于甘地的非暴力。有报刊指出“中国的不抵抗主义仿效甘地非武力抵抗何其相像”。西安事变时,西北军打出“我们要做中兴的少康(夏朝君主),不做亡国的甘地”的标语。

1938年,中国报纸报道了甘地捐助中国救护车的消息,称其“为国际社会向中国表示同情之新例证”。1939年,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甘地同情我抗战》,报道甘地呼吁印度全国向“为世界主持正义而战之中国人民加以救济”,共产党《新中华报》发表《可贵的同情——甘地向印人呼吁援助中国人民》一文。

——摘编自唐文权《甘地两次不合作运动在当年中国的反响》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甘地发起手工纺织运动的目的。
(2)阅读材料二、解读20世纪30年代甘地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2024-05-09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宋时期,出身贫寒的王拱辰、欧阳修同榜登科,都被参知政事薛奎招为女婿。王拱辰的夫人病逝后,又由薛家动议“再娶其妹”。后来此二人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彰德军节度使等。上述二人的经历折射出宋代(     
A.高门士族世代把持官位B.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纲常伦理观念得到强化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升
2024-05-09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南朝刘宋时,农家子弟沈庆之官至宰辅,小贩出身的戴法兴掌管朝廷内务;萧齐时,出身寒微的纪僧真执掌中书后拜访士族遭到蔑视;萧梁时,北齐降将侯景提出与南朝望族王、谢两家联姻,被梁武帝劝诫与门第低一些的家族联姻为宜。上述现象说明(     
①门阀政治在南朝逐渐衰落             ②南北方文化交流日趋加强
③九品中正制加强中央集权             ④门第差异的意识依然明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8更新 | 45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18世纪后期,从非洲输出一船棕桐油(机械润滑剂的主要原料)的利润已大大高于贩运一船奴隶。”该历史叙述有助于研究(     
A.大西洋上三角贸易兴盛的过程B.非洲精壮劳力大量流失的影响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特点D.英国推动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
2024-05-08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9 . 区域国别研究

区域国别研究发端于16—19世纪逐渐形成的东方学,代表作有葡萄牙航海家皮列士的《东方志:从红海到中国》、英国旅行作家哈克卢伊特的《英吉利民族的主要航海、航行、贸易和发现》、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的《在南非的传教旅行与研究》等。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语言和宗教为代表的古代文明,东方被描述为落后的、僵化的“他者”,有待西方的统治和引导。他们收集的东方地理和人文资料,受到西方的广泛关注。

二战后,美国招募各国最杰出的专家“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为美国的决策提供参考,区域研究涵盖地球各个角落,最受重视的是苏联学和中国学。1958年,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案》,向高校提供资金,资助其区域研究。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世界区域研究专委会”等一批学术团体。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高校设立以特定地区为名称的研究中心。2011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区域国别研究专项,目前已做到了对世界各地区研究的全覆盖,中国的研究植根于研究地的社会文化,依靠合作机制,让当地学者为自己发声,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性”知识。同时,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阐明人类社会的共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朱晓中《区域与国别研究:缘起、内涵、知识生产和挑战》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变化。
10 . 格致书院

材料一   1876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注:指近代科学)”。书院创立新式考课制度,题目登载于《申报》,应试者邮寄课卷,由书院评定等级、发放奖金,并择优刊发。1886至1894年,命题者有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刘坤一、津海关道盛宣怀、招商局总办郑观应等17人。应征士子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十省,累计获奖2090人次,刊出优秀文章345篇,正所谓“四方风动,群彦云起”。

材料二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分类统计表(1886-1894年)

考课命题类别题数
格致类:格致概说、格致分支学科(天文、物理、化学、医学、测量等)24
语文2
教育与人才13
富强治术:工业、轮船铁路、商贸利权、邮政、农产水利、社会福利33
军事防务:边防、海军7
政治:国际形势、议院8
其他:刑律、捐输、教务5

材料三 1889年李鸿章为格致书院命制考题如下:印度近来讲求茶利,不遗余力……印商近以华茶掺和印茶,冀畅销路,始则华多而印少,继则华少而印多,中国茶利后此必渐为所夺。能预筹防弊之方欤?

补充资料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当地大规模茶园逐渐兴起。提及华茶渐衰的原因,时人“或谓廛税太巨,成本较重者;或谓均自由种植,生产漫无节制、栽培方法墨守成规者;或谓资本不足、制法失于讲究”。

(1)阅读材料,结合格致书院“新式考课”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价值。
(2)阅读材料三和补充资料,置身1889年的特定时空,假如你是一位参与格致书院考课的士子,将如何应答李鸿章的考题?
要求:符合时空限定,理解问题准确,多角度分析、论述,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