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7 道试题
1 . 思想与时代

“密涅瓦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这是德国思想家黑格尔的名句,他认为,思想不可能超越时代,只会在世事发展变化结束之后才能够产生。他同时指出,“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意即思想无法预见和引领时代。

注:密涅瓦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栖落其身上的猫头鹰是智慧、理性的象征。

关于思想与时代的关系,你如何看待黑格尔的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材料   在传统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传统社会所遗留的大量阶级因子,对未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形成三条通向现代社会的政治道路:对封建贵族实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英、美、法走上了西方道路;由于上层资产阶级与反动贵族的政治联姻,德、日、意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的千百万对资本主义充满义愤的农民则促使俄国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巴林顿·摩尔的论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根据上述观点,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农业社会阶级结构与现代工业文明道路”自拟论题,加以阐述。
2024-04-20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则是教科书中最引人注目、回味无穷的篇章。中国共产党历来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党史学习教育简明历程

时间

概况

1926年

领导人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提出:“要知道中国革命及我党要如何发展及其发展的道路如何,故须明白我党的历史”

1941年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提出“古今中外法”,即把问题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并研究其过程。毛泽东主持编辑了《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两部历史文献集,并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

1951—1960年

这一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习贯彻毛泽东思想展开,对党史内容深入探索,对党史经验借鉴关照,反思苏共“二十大”

1981年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期间的历史,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2021年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将党史、国史喻为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出版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著《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19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2)(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红色研学

红色研学是一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通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地、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文化素养。

红色研学资源列表(部分)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②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④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⑤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⑥遵义会议会址
⑦平津战役纪念馆⑧抗美援朝纪念馆
⑨东北抗联博物馆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依据材料中的红色研学资源,提炼一个研学主题,设计一条红色研学活动,至少涵盖三个红色资源,列出所选序号。
(2)给自己设计的红色研学路线撰写推介词。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少于150字。
5 .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震惊世界。以下材料选自与中法建交相关的解密档案。这些档案揭示出(     
档案标题档案时间档案内容(节选)
戴高乐致汝拉省参议员埃德加·富尔的信1963年
9月26日
您务必与中国主要领导人多加接触,若确定人民中国的确希望与法国建立官方关系,请务必告知中方,法国也有同样的意愿。
美国驻法国大使馆致国务院电1963年
12月16日
我问戴高乐,法国正考虑与中共建立外交关系,这还需要多久会成为现实。戴高乐说,既然这是有关将来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德国方面关于德法协商会谈记录摘要1964年
1月21日
法国政府也许意识到美国将反对此事。但它希望能从美国听到理智的声音。法国十分希望,此举将有助于推动美国的政策从一种更加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来对待中国问题。
毛泽东同法国议员代表团的谈话1964年
1月30日
我们做个好朋友。在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第一,反对大国欺侮我们。第二,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
A.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的全过程B.冷战的演进与多极力量成长
C.法国极力促进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D.多方力量博弈改变国际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晋时期,南渡士人将北方的“雅言”带入南方,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语言体系——“金陵雅音”。在北方,原本的雅言系统,逐渐形成了“北朝雅音”。进入隋朝,语言学家陆法言著《切韵》一书,将二者结合,形成了一套通行全国的新标准语音系统。据此可知(     
①语音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是民族交融的成果
②“北朝雅音”得益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③大一统王朝的出现更有利于标准语音的推广
④“金陵雅音”与“北朝雅音”源于不同的语音系统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据《马尼拉大商帆》描述,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仅1631年一年内,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大致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下列有关中国经济的史实,与材料所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有(     
①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②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白银成为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④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的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10更新 | 234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1)(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 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     
A.吹响了全国土地改革的号角B.彰显了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C.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D.凸显“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联合工、农、学三界,组织开展纪念“五一”节活动。群众沿途高呼“工作八小时”“劳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有。中国共产党此举(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②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促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提出          ④巩固和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4-09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