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40年代初,《岳飞》历史剧巡回演出,场场爆满。重庆国泰大剧院一连演出八场,一时间万人空巷。演出现场,中方还负责招待了英、法、美、苏等许多国家的驻华使节,并赠送“还我河山”的旗帜。这一现象主要缘于(     
A.电影放映技术的提高B.提振抗战士气的需要
C.西方青睐中国的文化D.艺术出现平民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曹魏将东汉末年州牧制度固定化,州刺史(州牧)正式成为管辖地方的行政官。并且自曹魏开始,州刺史多带将军号,“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不带将军号的刺史称为“单车刺史”。曹魏的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监察B.助长了地方割据的趋势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D.推动了短暂统一的出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即“阶级斗争模式”和“技术进步模式”。

模式阶级斗争模式技术进步模式
内容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实现的。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创造较少取决于劳动的时间和所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摘编自安维复《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


上述材料是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其它模式,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一种模式,且不与材料中的两种模式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11-03更新 | 784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3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时间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史实
1955年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
1976年全国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79年《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发布,拉开了改革序幕
198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1991年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
2003年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
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
2016年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
②农村合作医疗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
③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0更新 | 1759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代小说中有关商贾的故事极多,而细查那些买卖人的出身,便可发现其中竟有相当一部分原本是书生。这反映出当时(     
A.小说创作主体身份呈下移趋势B.社会变迁影响小说创作
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传统观念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读下表信息。表中结论得出的依据是(       
时间机构及报告结论
1997年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15年前,美国不会有过去苏联那样的全球性竞争对手;2015年后,可能出现同美国匹敌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俄国和中国具有这种潜力”
1999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表报告2025年前不大可能出现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但新兴强国将越来越约束美国的地区选择并限制其战略影响”
A.美国影响力的衰退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新崛起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2023-06-21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7 . 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代为32%,1980- 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       
A.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B.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023-05-31更新 | 742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同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监察体系中一般存在御史监察和谏官言谏两个系统,两者皆出于权力制约的目的而产生。相较而言,前者是君主的耳目,重在制约臣下,地位更为重要;后者主要是时君主提出意见和建议,多是制约君主,地位低一些。这二者在先秦时期就已并存。秦汉时期重御史监察而轻谏官言议,谏官的设置具有任意性且很不固定。汉代谏官的职位及数量仍不固定,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多兼职行使谏议职权。东汉时期,谏官相对固定下来,归属侍中寺。魏晋时期侍中寺改为门下省,掌管封驳、奏事和谏诤。

——摘编自赵晓耕、刘盈辛《中国传统御史监察制度的反思》

材料二   明代在前代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监察体系。在中央以都察院为核心机构,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监各道”,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则退视方岳,入则弹压百僚”。以都察院为核心的监察机构,自设立之初,就明确定为天子“耳目之司”,专司风宪,负责侦缉臣下奸邪,“宣上德,达下情”,以广天子聪明之德。明代中叶之后,监察体系弊端丛生,握有监察大权的御史不断卷入政治争斗之中,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背离了选用御史的初衷,极大损害了监察系统的权威,也使明代官僚体系逐渐失去了有效监督、自我净化的能力,最终滑向衰亡腐朽的深渊。

——摘编自刘祥学《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至魏晋时期谏官言谏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2-09-22更新 | 32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9 . 明景泰四年,明景帝以“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事多拘滞”为由,授巡抚都御史衔;此后,巡抚“或四五年,或八九年,株守一方”,权势日盛。为此,中央遂以巡按监督和牵制巡抚,出现巡抚对七品巡按“频笑逢迎其意旨”的情景。这可用以说明明朝(     
A.行政区划改革的非连续性B.地方监察体系具有双轨性
C.中央机构设置集权化趋势D.以卑制尊原则被长期遵循
2023-03-10更新 | 51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     

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
2023-05-12更新 | 83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一)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