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4 道试题
1 . 据文献记载,楚人是殷人的后裔,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创始君主是熊绎。《史记·楚世家》曾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A.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
B.分封了异姓诸侯以拓展疆域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
2021-05-09更新 | 980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据《墨子》记载,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B.服饰等级特征明显
C.文化发展的多元化D.治国理念的统一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时魏国的《竹书纪年》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而《史记》记载: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史书反映的事件
A.《竹书纪年》成书时间早,比较可信B.《史记》是比较符合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需求
C.两本史书证实了夏朝历史的开端D.反映了中央内部王权的争夺
4 . 不同的境遇

材料一   考古学者曾在西安发现了一块刻于9世纪前期的墓碑。依据碑文记载,墓主是李素,伊朗(波斯)贵族,妻子来自突厥部落。李素在广州长大,其父曾任广州港副总督。他师从当地的景教(基督教分支)教徒学习天文。育有六子,在不同部门供职。

——摘编自《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仅留粤海关一口准许外国商船贸易。外商抵达后,必须入居城外特许的商馆区内,并通过“十三行”进行贸易。清朝还对外商做了许多严格限制:商船进出港必须遵守规定时间,通商季节结束,即行离港,不准在港口过冬;外商入居城外商馆区后,不得随意出外,更不准入城等。

——摘编自《大学中国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墓主生活在中国的哪一朝代?他的家族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到中国的?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粤海关”位于哪一座城市?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外国人在中国的处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3)你认为导致外国人在中国处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0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广志绎》中记载∶明代,杭州某地人们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轿夫、奴仆们白天奔劳,夜晚则归市饮酒,明日叉另谋生计。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B.贪图享乐之风日渐滋长
C.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D.经济发展改变消费观念
6 . 王韬的《弢园老民自传》中记载:“时(1848年)西士麦都思主持墨海书馆,以活字板机器印书……后车床以牛曳之,车床旋转如飞,云一日可印数千番,诚巧而捷矣。”这说明当时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扩大B.民族企业采用机器生产
C.中国沦为世界市场附庸D.机械印刷媒介传入中国
2021-05-05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西周时期,历代天子几乎都认为周室“疆土”是在文王、武王时期由天赐予的。据《卫通》记载,西周贵族在进行土地交换时,必须有王室执政大臣到场监督才可完成。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贵族财产交由政府管理B.臣民所属土地规模较大
C.王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天子享有土地支配权力
2021-05-03更新 | 359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据明末清初《啬庵随笔》记载:“万历年间,优人(戏剧演员)演出一出,止一两零分,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今(清代顺治时)选上班,价至十二两。”这可用来说明,明末清初戏剧
A.发展空间得到扩大B.以服务社会上层为主旨
C.成为娱乐文化主流D.表演技艺开始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东汉时刘歆在笔记小说《西京杂记》的“书太史公事”中说:“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由此可知,笔记小说作为史料
A.可弥补正史记述的不足B.是无可信度的间接史料
C.提供了历史研究新视角D.须进行必要的真伪考证
2021-04-2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世称贾生。其生平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与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中均有记载。

材料一   谊年二十余,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当更秦之法,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于是天子(汉文帝)后亦疏之。……后岁余,贾生征见,拜为梁怀王太傅。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材料二   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宜改正朔,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于是天子(汉文帝)后亦疏之。……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文帝思贾生之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乃分齐为六国。

——班固《汉书·贾谊传》


(1)概括两则史料记载内容的异同。
(2)简要分析两则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记载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