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D.等级制度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12-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欧洲
A.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B.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C.社会转型的趋势明显D.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2022-01-27更新 | 93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西周时期,“天”成为周王解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最高依据。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B.敬天法祖观念的浓厚
C.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D.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统计(部分)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64年前的主题1964年后的主题
①英联邦与热带非洲
②现代欧洲与英国和热带非洲
③英帝国与英联邦
①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前到现在
②东非之外的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到现在
A.历史研究理论的丰富发展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D.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
2022-01-13更新 | 1548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5 . 1996年,中国的外国入境人数是674.43万人,到2013年就增长为2629.02万人,平均年增幅为10.2%。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       
A.由封闭到开放的历程B.成为移民净流入国C.成为最大移民目的地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苏湖熟,天下足”,形容的是江南三角洲南宋以来的粮仓地位。到明清时,江浙地区则需从湖广大量输入稻米。这一变化表明
A.江南三角洲农业退化严重B.国家政治中心迁移频繁
C.湖广地区经济水平最发达D.经济中心呈现分化趋势
2022-05-27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文明以后,中原强调男女之别,男女不互通衣裳也成定规,但唐代却悄然流行起易钗而弁之风,女着男装不仅公开化,而且生活化。先是由贵女和宫女穿着,后男装渐渐传入民间,为大多数女性所喜爱。唐代女子爱着男子的戎装与圆领袍,冯小怜“倾城最在著戎衣”(李商隐《北齐》)可说是对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特点的表述。唐玄宗天宝年间,易钗而弁之风更炽,“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矣”。刘朐在《旧唐书》中悲恸世道的卑尊不分但《舆服志》“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李廓《长安少年行十首》唱道,“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辞》则称“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摘编自王若诗《论唐代丝绸之路影响下的服饰新变》

材料二   语言的变化是语言本身和社会环境两种合力作用实现的。近代上海开埠后,对新世界之物及西人,人们一开始以“夷”字称之,如“夷兵”“夷船”“夷烟”“西夷”“洋夷”“远夷”“英夷”“奸夷”等等,这是传统中国中心观的反映。但随着社会变化,这些词语逐渐为“洋货”“洋人”“洋务”之类的新词语所取代,并很快流行开来。为外国人办事的中国人称为“刚白渡”和“买办”,传统绅士进入商业领域出现了“绅商”阶层,“经理”一词则是最为现代化的职业头衔。像“毛巾”“肥皂”“牙膏”之类的新出现的词语与生活密不可分,后来成为当今生活必需品的用语,体现了词汇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又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二词来自日本汉字词语“民主”“科学”,由英语单词“democracy”和“science”意译得来,而“洋楼”“洋房”“洋表”之类的词则是通过借形的方式形成,实可谓“民族之间在交换实物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同时,语言形式也随即从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

——摘编自吴昌《新词语:近代社会生活的镜像——以上海18401937年出现的新词语为例》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女装服饰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近代上海语汇变化的突出特征,并说明唐朝与晚清社会习俗发展的共同趋势。
8 . 诺贝尔和平奖的变迁

诺贝尔和平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其宗旨在于奖励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的人或组织,从而推进世界和平进程。以下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信息节选。

获奖年份姓名国籍获奖原因
1901迪南瑞士创办国际红十字会
帕西法国法国第一个和平组织的创建者
1906西奥多.罗斯福美国调停日俄战争,促使日本和沙俄签订了朴茨茅斯合约
1919威尔逊美国倡议建立国际联盟
1935奥西茨基德国德国《世界论坛》杂志主编,因反对纳粹法西斯而入狱
19391943未颁奖
1945赫尔美国美国国务卿,在建立联合国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
1953马歇尔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1954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为二战中的难民提供了国际保护,作了大量人道主义的、社会的和非政治性的工作
备注:1948年苏联另设设立斯大林国际和平奖,于1956年改名为列宁国际和平奖。
1950本奇美国对阿以战争的调解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第一个获诺贝尔和平奖的黑人。
1960卢图利南非领导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和平抵抗运动,主张以
非暴力的方式解决种族歧视
1964马丁路德.美国领导美国黑人以非暴力的形式反对种族隔离
196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保护儿童健康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活动,改善他们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条件方面的贡献
1969国际劳工组织在争取工人合法权益、反对失业和贫困的斗争中所做的大量工作
1971勃兰特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并缓和了二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1973基辛格美国在越南战争停火谈判上所发挥的作用
黎德寿越南
1978萨达特埃及缓解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冲突,为中东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贝京以色列
1985世界医生争取防止核战争组织使世界人民认识到核战争的灾难后果
1990戈尔巴乔夫苏联在东西方关系缓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备注:1990年,苏联最后一次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授予当时尚在狱中的南非反种族分离主义领导人曼德拉,以表彰他为和平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作出的努力。
1993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南非为和平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作出的努力,为南非民主进程奠定了基础
2005国际原子能机构因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
2006穆罕默德尤纳斯和格拉明银行孟加拉国经济学家自下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2007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创造以及传播有关人为气候变化知识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为多渠道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世界粮食计划署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作出的贡献

——资料改编自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


(1)斯大林(列宁)国际和平奖的设立与终止,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变化?
(2)根据材料,概括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变迁的看法。
2022-05-21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2022届等级考综合复习2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趋势图。这一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日益明显B.世界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C.海外对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D.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05-14更新 | 55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尔,政治亦然。故夏、殷(商)间政治与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摘编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唐代立国规模宏阔,其疆土,经济、文物,较之秦汉,似乎尚有过之而不及。论其政治,依然还是秦汉传统规模,王室与政府分立,君权与相权互济,但唐代的政府组织之详备严密,实为汉代所未有,此后宋、元、明、清四代,都尊奉为行政圭臬。魏晋以下的门第新贵族,在唐代渐渐地和平消失于无形。自唐后,中国社会再没有别一种新贵族之形成。故在唐代有两大趋势:一、由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社会。二、文化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相比商代有哪些重大变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别评价其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