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2021年,中国和东盟将着眼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这主要是为了(     
A.主导国际秩序转变B.推动合作共同繁荣
C.深化文明交流互鉴D.顺应时代主题变化
2024-01-20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2 . 人口与历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1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炀帝大业五年)4600《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3700《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1700《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1600《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   (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

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1-20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95年之前,自然科学书籍占整个中国翻译西书总数的70-75%,社会科学书籍占25-30%。到1895年以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科学书籍占整个中国翻译西书总数的70-75%,且以政治法律书籍为主,自然科学书籍占25-30%。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知识分子真正觉醒B.国民民族意识显著提高
C.社会政治变革愿望增强D.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2024-04-26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4 . 武昌起义后,独立省份纷纷成立军政府,实行都督集权,但随后由独立省份拥护成立的中央政府并没有建立军政府,而是先实行总统制,后又改为内阁制。这说明当时(     
A.军政合一不符合中国的同情B.政局变化引发了政治体制的嬗变
C.党争尖锐加剧政治局势动荡D.代议制民主政治理念已深入人心
2023-10-19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4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晚期,1300年前后,出现在修道院的一项发明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带擒纵器的齿轮钟。当时的教士们有必要确定更为准确的时间,以便安排他们的祈祷与其他工作。但丁在1320年的《神曲》中就已经提到:如同钟表里的许多齿轮,互相协调,各自转动。

——摘编自[]马丁·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

材料二   18世纪的欧洲人日益习惯于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时间一方面意味着人们对时间的控制,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部分人需要屈服。仆人、工人和雇工日益受到纪律限制,并不得不屈服于钟表(工作时间)对他们的控制。这当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而18世纪的教育者们开始培养起的新一代人,却将这种外在强制力逐渐转化为自身的强制力。

——摘编自[]大卫·梅森《近代欧洲200年》

材料三   时间测量技术的改善,对待时间的基本态度的重大变化——两者引起了一种普遍性的提速感。在一些领域,比如音乐(尤其是军乐进行曲),人们可以明显体会到这种变化。在18世纪早期,安哈尔特——德绍公国的利奥波德一世率先在军队操练中对齐步走作出了相关规定。当时德意志士兵每分钟需行进60步,后来改为72步。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在反抗拿破仑的战争中,则普遍都是114步了。

——摘编自[]埃尔顿《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到18世纪钟表功能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钟表推广的社会影响。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据此可以推断,明朝(     
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B.高产作物传人导致人口增长
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财富急剧上升,妇女的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女权主义思想感染下,面对妇女无权的社会现实,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并广泛参与到当时的女权运动中。作为中产阶级的知识女性,她们大多受过教育,对英国自由主义的传统了解较深,广泛参与19世纪的激进运动则使她们积累了许多政治斗争的经验,获得了最初的政治参与经验,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和她们的女儿都成了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和积极分子。19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在为全体女性争取婚姻生活权、工作权、受教育权和财产权斗争中充当着主角。她们的维权和参政活动改善了妇女自身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重塑了妇女在资本主义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定位,建构了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发展的新内涵,并由此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摘编自杨帆《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维权与参政活动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动员一切力量支援抗战,倡导形成妇女抗日统一战线。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总会成立后,便积极动员和组织根据地妇女群众。山东妇救总会开展妇女工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在妇女生产运动中,通过建立纺织合作社、设立妇女工厂、开设纺织局和奖励劳动模范等形式开展工作。在开展妇女教育工作中,能够通过冬学、识字班、夜校、农村俱乐部等方式动员妇女,实现女性的解放。山东妇救总会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的,只要有根据地,就要将妇女联合起来建立妇救会,妇救会由我党的妇女干部领导。在动员妇女参加生产、慰劳部队、除奸反顽等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这些都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张晓琳《抗战时期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总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维权与参政活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总会的特点和贡献。
2024-04-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圈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在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江西入选的项目有:兴国山歌;南丰跳傩、永新盾牌舞等;弋阳腔、湖口青阳腔、广昌孟戏、婺源县徽剧、宜黄戏等;婺源县徽州三雕、萍乡湘东傩面具;景德镇传统瓷业营造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婺源歙砚制作技艺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土壤已经发生了变化,加上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艺人相继谢世,农村年轻人对传统手工技艺兴趣不大,传统手工技艺濒临消失。

——摘编自冯立、匡蓉蓉《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圈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北美印第安人有一个旨在歌舞娱乐、访亲交友的传统集会Pow-wow(意为“精神的领袖”)。现代Pow-wow的举办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筹募到经费,发起人可能是某印第安部族组织、都市中的美洲印第安人社区、大专院校中的美洲印第安人研究项目或俱乐部等等。集会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部落舞蹈展演竞赛,胜出者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会得到现金鼓励。这些传统舞蹈,不但成为印第安人族群认同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纽带,也实现了自身在代际的自然传承。在对墨西哥一个村庄的现代玛雅艺术状况的检视中,我们看到,该项目研究设计了以在当地举办艺术展览为平台而作为一种实验民族志方法,来展现该处当下的玛雅艺术与政治历史、技术、审美、跨文化交流、传承等因素的关联,其中关于从单纯办展览而参与者寥寥无几到加入竞争奖励因素后获得积极回应的叙述值得关注。

——摘编自洪颖《文化展示中的竞争——促进传统艺术存续的一种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江西入选的项目类型,并简要分析保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圈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北美印第安传统文化保护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来积极回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圈传统技艺濒临消失的现状。
9 . 1571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正式开张。皇家交易所以商品交易为主,交易商们定期会晤。起初,交易商只进行国内的金属贸易,交易品种还包括瓷器、茶叶、谷物等商品,以及票据、债券、汇率等金融工具。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发展与商业理论革新B.商业发展与经营方式变化
C.价格革命与封建制度解体D.工业革命与生产组织变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由73.5%降至61.5%,歌剧院、音乐会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各阶级一直保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严格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开始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人们更多的是以金钱而不是以家族出身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妇女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男人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家务。人口也在快速向城镇聚集,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开始疏远乡村,甚至厌恶乡村。瓦特和史蒂芬逊等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对技术研究的投入。

——摘编自叶培望《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