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材料二   1929年《考试法》规定的参加高等考试应试人需具有资格(部分)

序号资格要求(满足任一条件即可)效果
1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19311948年,取录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2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
3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
4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
5女子(有相关证书或审查及格)可以参加考试(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

——以上材料都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德国的人文主义者胡登在《致萨克森选侯书》(1520年)中指出:“一个优秀民族却要臣服于某一个人(更不用说是要臣服于那些无所事事的僧侣),这该是何等的耻辱与不正当!”他呼吁:“让我们恢复普遍的自由!让我们解放长期以来受尽压迫的祖国!”由此推知,当时德国
A.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已成为社会共识B.国家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C.民族意识的高涨有利于助推宗教改革D.首先兴起人文主义思潮
3 . 民族主义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在中国蓬勃兴起的思潮,梁启超先生被视为中国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先锋。他在引进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与中国的传统的民族主义相结合进行构建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时,较多地借用了德国布伦奇理的文化民族主义理论而较少借鉴法国卢梭的政治民族主义。对此,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基于()
A.梁启超先生的忧国忧民之心B.服务维新变法托古改制之需
C.满清专制统治顽固维新者软弱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德之相似
4 . 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111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  )
A.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C.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