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红楼梦》中贾政逼宝玉读书,教训他以仕途为重,在贾政看来,贾家要成为真正的所谓“诗礼之家”,就要走科举之路,把捐官改为正途,让宝玉考中进士成为目标。据此判断(     
A.个性解放已成为社会思潮B.主流价值观影响社会生活
C.科举制的公正性得到保证D.八股取士遭到了士人抵制
2024-04-07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巴尔干半岛曾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代以来成为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的热点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卫城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其规格和材质使其成为一座突显了雅典人财富、权力、品位与虔诚的历史遗迹。1975年,希腊政府启动了系统的雅典卫城修缮工程,建立了由跨学科顶尖专家组成的“雅典卫城保护委员会”,并提出“雅典卫城修缮计划”加以统筹。

——邱德华《建筑艺术赏析》

材料二:巴尔干民族为实现各自的伟大梦想坚持不懈的斗争,为巴尔干此后三十年的混乱局势埋下了隐患,尤其是俄国和欧洲为了各自的利益,分别站在巴尔干冲突国家的各自一边,使得局势更加复杂。19世纪,欧洲列强包括俄国、奥匈帝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纷纷觊觎奥斯曼帝国的“遗产”。

——师敏《巴尔干问题及其根源》

材料三:二战后,在的里雅斯特领土归属和建立巴尔干—多瑙河联邦问题上,苏南双方的矛盾逐渐公开。1948年6月,在南共未与会的情况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根据苏共的意图,通过了谴责南共的决议,无辜将它开除出情报局。6月29日,南共发表声明,对此反驳。苏南冲突后,南斯拉夫于20世纪50年代逐步创立以自治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处境,南斯拉夫采取“守中道”的外交政策,从而“使南斯拉夫在世界事务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使铁托作为国际政治家而享有一种独特的威望”。苏南冲突的发生打破了斯大林的神话传说,是东方阵营的第一次分化。

——张海霞《苏南关系研究(1918-1953)》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保护和修缮雅典卫城应遵守的思想,并阐述帕特农神庙成为雅典卫城主体建筑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巴尔干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试举一例说明巴尔干问题对国际形势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和南斯拉夫冲突的时代背景,分析苏联和南斯拉夫冲突的历史影响。
2024-04-07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总会刻上这个时代的烙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楚辞中,奇美的想象创造了屈原美的人格。屈原希望在楚国实现他的“美政”理想,为此,他在服饰、行为、生活、环境、精神世界等各个方面都突出“奇美”二字。他在诗中写道:“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摘编自王纪人《大学语文基础》等

材料二:杜诗中辉煌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就反映了当时农村经过战争破坏的萧条衰败的景象。杜甫写战争灾难,不光是诅咒,他的思想感情非常复杂,对唐每一次正义战争的胜利,他都欣喜若狂。身处时代紧急转变的关头,他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社会底层,跟人民群众同命运共命运,“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有诗论家评价杜诗指出:“杜子美之于诗,实集众家之长,适当其时而已”。

——钱学《李白、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

材料三昆山腔自《浣纱记》问世而崛起于戏曲舞台上以后,作家辈出,作品繁多,它们促使昆山腔的演出及流传达到了一个极盛的时期。从万历至清中叶,可以说是昆山腔剧种的黄金时代。颐和园在光绪年间重建时,与清漪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颐和园多了一座大戏楼。而标志着京剧成熟的演出规模和代表人物,都在大戏楼的建筑和大戏楼当时的演出活动中体现了出来。宫廷舞台之设计建造的科学和华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舞台。

——摘编自《京畿重地北京》《昆曲欣赏读本》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分析屈原的作品风格形成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杜诗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指出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浣纱记》的作者,列举两部“黄金时代”的新剧目。概述《浣纱记》问世后至清初,昆山腔发展的过程。②指出颐和园内“大戏楼”的名称。概述京剧形成的特点及过程。
2024-04-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是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向日本出口的产品值(单位:亿美元)。结合所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亚洲卷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
B.区域集团内部密切合作应对外部挑战
C.亚太经合组织助推区域贸易
D.日本对亚洲四小龙的贸易出现入超
2024-03-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776年圣诞夜前夜,华盛顿乘敌之不备,攻敌之虚,依靠广大船民,冒着严寒率军偷渡特拉华河,对敌发动奇袭,取得胜利。这次奇袭被德意志腓特烈二世誉称为“军事编年史上最光荣的成就”。这次奇袭发生在(     

A.波士顿B.约克镇C.普林斯顿D.特伦顿
2024-03-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这是中国最早介绍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的文章之一。发表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民报》上。认为‘社会的运动,以德意志为最,其成败之迹足为鉴者多。而其功,实马尔克(马克思)、拉萨尔、必卑尔(倍倍尔)等尸(导致)之’”。这篇文章的作者应是(     

A.李大钊B.孙中山C.朱执信D.陈独秀
2024-03-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以政治制度来治理国家是国家治理理性化的重要体现,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72年,宋太祖“命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兼淮、湖、岭、蜀水路转运计度使”,此举为宋朝转运使设置之发端。朝廷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意限制藩镇权力,而转运使易于得到信任。这就为它插足地方事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至977年,尽除节度使所辖支郡,将地方管辖权委托于转运使,以至“转运使于一路之事无所不总”。

——李其旻《宋朝‘路’制浅析》

材料二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会由民初参议院于19124月北迁演变而来。当时政党初立,各党政纲“雷同抄袭”,令人无从区分。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试图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中心势力,依靠国会限制袁世凯。19133月宋教仁案后,国会的态度由强硬转向软化。5月初,袁咨文参众两院,请先选举正式大总统后定宪法。起初,以国民党议员为主的国会表示反对,但后来他们认为,将来可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所以,通过了先选总统案,袁如愿当选正式大总统。10月底,宪法三读通过,公布在即,11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国会不能开议,宪法不能公布。19141月,袁正式下令解散国会。

——整理自蒋旭等《北洋政局的特点探析》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中国政治由传统向现代创造性的转化,其实践路径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政治变迁是中国政治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肇始和雏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政治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也区别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从而塑造中国特色新型政治文明。

——王树林《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政治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分路而治”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指出其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袁世凯执政时期国会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明”这个话题,自拟论题,并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
2023-10-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1923年的国联大会对国联盟约第10条的解释决议认为,保持各个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由会员国自行决定使用军队履行其义务的限度;理事会遇有侵略或侵略危险而建议采取军事措施,需要斟酌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与特别情况。这一解释(     
A.强化了美国对国际联盟的控制力B.弱化了国际联盟的集体安全原则
C.反映了国联对法西斯扩张的妥协D.使国联失去了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2023-06-21更新 | 37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有历史学家指出:“科学革命胜过自基督教兴起以来的一切事物,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均降为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个事件……作为现代世界和现代思想的起源如此赫然地耸现。”对“科学革命”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A.揭开欧洲现代历史的序幕B.引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D.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整理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等

材料二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三线建设期间,累计在三线地区的投资多达2000亿元,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整体上,三线建设期间中国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从1965年的52%提高到1970年的54.8%和1978年的59.4%,十余年间提高了7.4个百分点。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与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随着城市人口上升,人口密度加大,过度拥挤不可避免.供水和排污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更加剧了城市拥挤的后果,导致18481849年、1854年以及1866年的霍乱大流行。此外,人口身高、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实际收入情况等统计数据表明,人们的生活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主要工业部门的飞速增长同步提升。19世纪40年代的爱尔兰大饥荒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则表明,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的能力有明显的不足。

——引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在此期间”推动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时间、空间、指导方针、意义等要素解释三线建设的内涵。
(2)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请结合材料三中呈现的问题,从三个不同角度给当时的政府写一份建言献策的提案,题目自拟。(要求:问题鲜明,观点明确,条例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