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     
A.殖民文化占据了主导B.各种族缺乏文化认同
C.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D.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
2 . 一些俄国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战争,他们并没有因胜利而欢欣鼓舞,反而在看到法国拥有更自由的社会和更富足的生活后,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成为俄国最早一代的革命者。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A.实现了欧洲社会思潮的转向B.促进了东西欧文明间的交流
C.推动了进步思想在俄国传播D.加速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
佛罗伦萨城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舞台和意大利民族语言形成的中心,而且是全欧洲人文主义思想最早的诞生地和主要的活动地区。佛罗伦萨资本主义萌芳诞生最早,金融高利货资本雄厚,城市共和国具有民主、共和的政治特点,资产阶级积极提倡和激励断的文化运动。世俗教育最为发达,培育出大量思想解放的新型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先进文化德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不是复兴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而是主要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比较敏感,以发表“讽刺文集”和造型艺术而著称,重点是揭露和批判罗马教廷与天主教会的反动和愚昧。这为宗教改革运动做了准备。一些作品强烈地反映出反对分裂。要求统- -和摆脱罗马教皇奴役的思想早期运动以宫廷为中心主要是在王室和一部分贵族之间传播。这是由于法国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封建王权较强大。法国资产阶级通过包税、放货、买卖官职等方式加强了与王权的联盟。资产阶级充分官僚化并走向贵族化,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活动于宫廷之中,王公贵族对人文主义者加强笼络和奖励,通过意大利战争将意大利豪华的城市文明迅速传播于法国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伊萨伯拉等王室成贾曾对人文主义活动给予庇护和支持,聘其任宫廷高职,人文主义者涅波尔赫。巴列思第亚等人编著各类词典,作品颇丰。许多人文主义者对西班牙专制君主评价甚高
上表为欧洲文艺复兴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4-02-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1948年7月,新华社信箱《关于农业社会主义的问答》,批评平分一切土地财产和工商业的思想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我们要达到社会主义,“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一个时期的发展,要大量地发展公私近代化工业”。由此可见,《问答》(     
A.意在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B.指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C.正确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
5 . 孙中山在谈及文官管理时说:“文官应立志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凡职业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无事可做;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孙中山在此强调了官员的(     
A.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B.社会地位与职业操守
C.家国情怀与办事能力D.公仆角色和道德修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7 . 由如图可知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激发了爱国主义B.自由观是民众参战的动力
C.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强烈D.爱国与民众所得实惠相关
2023-10-21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8 . 万历年间,学者吕坤认为:“守令之政,自以乡约保甲为先”,“乡约保甲原非两事,本院捧读高皇帝《教民榜文》,及近日应行事列,谓乡约所约者此民,保甲所保者亦此民,但约主劝善,以化导为先,保主惩恶,以究诘为重,议将乡约保甲总一条鞭”。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官方开始有意识地渗入乡约B.政府和民间结合助推基层治理
C.保甲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D.古代乡约制度有利于教化百姓
9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023-06-30更新 | 3988次组卷 | 29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