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一


                                      
A.《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                  B.发生在近代美国的                      C.讽刺“政党分肥”的漫画

度的报告》原件                            一起政治事件

材料二: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地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律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是反映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程的三幅图片。
①根据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的时间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材料一研究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三幅图片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③图片 B 反映当时美国官员选用出现了什么问题?
(2)文官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一部分。在长期实践中,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有以下基本特征(     )(单选)
①论功晋升   ②制定政策   ③职务常任   ④公开选举   ⑤择优录用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
(3)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考试的部分内容的对比,中英两国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了(     )(双选)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会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
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A.一个偏向实用知识,一个偏向传统文化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阶段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2023-10-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

            排序

阶段

1

2

3

4

5

6

7

流动总数

前期

魏7

齐6

赵5

秦5

韩4

楚3

燕0

30

中期

秦24

魏22

齐15

楚14

赵10

燕7

韩4

96

后期

秦17

赵15

魏5

燕5

楚3

齐2

韩1

48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B.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D.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A

   

图B

图C

   

图D

材料二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治理。

四是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材料一是四个统一朝代的形势图,请按时问先后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材料二,自选一个特点为角度,运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小豫同学在研读某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第二章全面内战的烽火”的章节目录后整理的排序情况。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第一节军事调处的失败(注:即和谈失败)
第二节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
第三节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
第四节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国共双方的军事动员
第五节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国共关系的最终破裂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

ABCD
A.AB.BC.CD.D
2023-1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5 . 教育

19世纪读写能力的普及首先是欧洲文化史的一个进程。其源头可追溯至宗教改革时代或18世纪倾向于实用性教育的全民启蒙运动时期。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一方面,开启理智的阅读和规范文化实践,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祛除迷信,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文明化、现代化的实施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另一方面,精英对大众文化解放仍存有疑虑。大众文化解放的同时,也和提高大众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要求相勾连。权力和文化拥有者的疑虑不无道理。

——摘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概述“读写能力普及”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看待“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运用所学加以阐释说明。
要求: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依据材料,评述20世纪初对“教育”的认识

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要紧任务。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3)请为上述四则不同时期的材料排序,并说明理由。
2023-03-3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以助推新时代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为目标,学界加大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众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依据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下列研究主题排序正确的是(     
①敌后作战组织实施与实际效果
②解放城市及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③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走出危机
④捍卫国家安全与出兵决策研究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7 . 人类工具。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创造了工具,同时工具又不断改变了人类。某教师布置了开展关于“人类工具”为历史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的工具。


(1)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



任务二:收集关于各类工具的文献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②“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劚,试诸壤土。”

③“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

④“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2)①按工具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②比较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文献是(单选)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任务三:感悟“工具背后的人类智慧”。


(3)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工具人类的智慧
①____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②____远洋航海中使用的仪器
③____西亚地区最先掌握冶铁技术
④____中国古代领先的天文观察仪器
⑤____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⑥____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行业

2023-03-2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探寻不同历史事件间的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贝尔试用电话                                                         图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图3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                                     图4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图5德国进攻波兰
从材料中选取三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按时间排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关系作出合理解释。(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1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将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向联合国提交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并以压倒性多数票获得通过。
②一袭灰布中山装的周总理走上讲台,第一句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他说,虽然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客观存在,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③戴高乐总统向法国外交部下达指示:“从国际法的观点看,只有一个中国,而且所有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④中苏实现高级会晤,并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A.②③①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诞生,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1)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其中六幅如上,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填写相应字母)。
①掀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的是____。
②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____。
③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
④吹响推翻清朝统治的号角、促成中华民国成立的是____。
⑤将浮雕所呈现的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应为____。

阅读下列诗歌(节选),回答问题

材料   (一)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三)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四)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按所反映历史时间的时序排列上述诗歌内容,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3)诗歌(一)中学子“焚佞府”的主要诉求是(     
A.捍卫国家主权B.反对政府贪污C.呼吁言论自由D.建立共和政体
(4)诗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成功B.中国共产党成立C.巴黎公社建立D.新经济政策实施
(5)诗歌(四)描写的革命行动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
(6)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
2023-04-29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