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1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9年,上海发生各驻在国外交官和金融从业者联手抵制中方银行发钞事件,遭到两江总督端方的激烈批评:“查各国通例,本国境内向不准用别国钞票。中国听各国银行钞票一律行用,已属万分通融……今各国忽创议抵制不用中国钞票,喧宾夺主,实足骇人听闻!”这一斗争(     
A.改变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B.有助于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发展
C.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D.客观上捍卫了中国的金融主权
2024-02-29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普林尼种族”是欧美学界对异域怪异人种的称谓。15世纪末,受此观念影响,欧洲人竭力在美洲寻求能证明怪异人种存在的“证据”,并以美洲的“野蛮”与“邪恶”来衬托欧洲的“文明”与“理性”,进而证明欧洲白人是上帝创造的“标准”人种。这种认识,意在(     
A.维护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B.证明殖民征服的合法性
C.为欧洲中心论作舆论准备D.彰显欧洲文明优越心态
2024-02-10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并没有使用“阶级斗争”这样的词,而主要使用了语气较弱的“阶级争斗”(15次)和“阶级对抗”(12次),而1930年华岗的译本中不仅使用了“阶级斗争”(15次),而且与阶级斗争相关联词汇的出现频次高达29次。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     
A.国民大革命失败政局动荡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024-02-10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6世纪末期,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对当时英国存在懒惰和奢侈现象予以严厉的抨击,他说:“我们把时间滥用在偷安和享乐方面的普遍堕落,已使我们的财富贫乏,使我们的事业遭到不幸。”为此,他呼吁政府立法鼓励国民养成勤劳、节俭的社会风气。托马斯·孟的这种思想(     
A.反映了重商主义的时代诉求B.表明理性主义的曙光初步显现
C.有利于议会改革的深入开展D.是对放任自由思想的深刻反思
2024-02-10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汉谟拉比法典》对苏美尔法律制度做了重大的调整。该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国家的官吏较多地担任起逮捕和惩办犯罪的责任……惩罚大大加重,特别是对带有谋反迹象的罪行要从严惩治,而象“游手好闲”等轻微过错竟要处以死刑。这表明,该法典(     
A.旨在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有效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C.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D.彰显了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
2024-0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一些激进的启蒙运动人士企图将人彻底从上帝的庇护与指导下解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启蒙运动“砍下了上帝的头颅”,将上帝与人类秩序彻底分离。由此可见,启蒙运动(     
A.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独裁B.加快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进程
C.解放了宗教戒律禁锢的人性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
2024-02-05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它们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神迹剧这一类戏剧(     
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B.展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维护了基督教会的封建统治D.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8 . 人口与历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1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炀帝大业五年)4600《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3700《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1700《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1600《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   (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

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1-20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元杂剧中部分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剧名女性形象
《墙头马上》李千金身为大家闺秀,却与墙头一见倾心的裴少俊月夜私会。
《西厢记》崔莺莺本与表兄郑恒有婚约,但在寺中遇到情投意合的张生时,她没有顾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弃郑嫁张。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为解救失足落入火坑的好姐妹宋引章,勇敢地智斗贪财好色的周舍。
A.市井娱乐的需求B.社会矛盾的激化
C.舞台艺术的成熟D.女性地位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6年,苏加诺在《青年的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发表文章,阐释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主旨:为了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和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自由,用民族主义涵盖一切体系,把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团结起来。由此可知,苏加诺的民族主义(     
A.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的立场B.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
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D.利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