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面是两首明清时期的民间歌谣。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歌名

诗词

赤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迎闯王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A.封建统治暗含着危机B.文学创作脱离了现实
C.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理学权威D.清朝时期满汉矛盾尖锐
2024-01-05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2019年7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唐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地方机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及其意义。

材料二:土司制度产生于元代,是元朝“因俗而治”的制度创新。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在总结了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推行的“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开创了土司制度。明随元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土司制度,并在西南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中期,雍正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衰落,但仍有大量土司一直存在。

——摘编自切排、赵志浩《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基于土司制度的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司制度的演变历程。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3 .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这种不同是由于(     
A.国家分裂政权对立B.统治者重文抑武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江南地区不断开发
4 . 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美国独立后,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显得十分混乱,各州强烈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这表明
A.美国此时并未实现真正的独立B.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中央权力
C.经济混乱导致各州间冲突不断D.邦联结构造成美国经济落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